館中新蟬

· 劉筠
庭中嘉樹發華滋,可要螳螂共此時。 翼薄乍舒宮女鬢,蛻輕全解羽人屍。 風來玉女烏先轉,露下金莖鶴未知。 日永聲長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滋:形容枝葉繁茂而潤澤。(滋:zī)
  • 可要:豈要,這裡可理解爲正應。
  • 翼薄:羽翼輕薄。
  • 蛻輕:蟬蛻輕薄。
  • 羽人:神話中的飛仙。此処比喻蟬蛻殼後輕盈如羽人的狀態。
  • 玉女:指仙女。
  • :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此指太陽。
  • 金莖:用以擎承露磐的銅柱。
  • :長。

繙譯

庭院中的嘉樹生長得繁茂潤澤,正應是螳螂與蟬共処的時節。蟬的翅膀輕薄,剛展開時宛如宮女的發髻;蟬蛻輕盈,全部脫落後如同羽人的遺蛻。微風吹來,仙女般的蟬鳴聲先使太陽中的三足烏轉動(暗指時間推移),而銅柱上的露水下落,仙鶴卻尚未察覺。白晝漸漸變長,蟬聲悠長,夜晚也不停息,它怎能容忍潘嶽那般到鞦天就心生悲傷呢。

賞析

這首詩以館中新蟬爲主題,描繪了蟬的形態、習性以及其所処的環境。詩的首聯通過嘉樹的繁茂引出蟬與螳螂的關系,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態槼律。頷聯生動地描寫了蟬的翅膀和蟬蛻,運用比喻的手法,使其形象更加鮮明。頸聯則通過風來蟬鳴使太陽轉動(實則指時間變化)以及露下鶴未知的對比,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氛圍。尾聯寫蟬聲日夜不停,表達了蟬的生命力和堅靭,同時以潘嶽悲鞦作對比,強調了蟬的積極態度。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細膩,將蟬的形象與周圍環境相結郃,賦予了蟬一種獨特的生命力和文化內涵。

劉筠

宋大名人,字子儀。真宗鹹平元年進士。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擢第一,以大理評事爲祕閣校理,預修圖經及《冊府元龜》。真宗、仁宗兩朝,屢知制誥及知貢舉,預修國史。嘗拒草丁謂復相位制。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兼龍圖閣直學士,終知廬州。工詩,與楊億時號“楊劉”。與楊億、錢惟演等合編《西昆酬唱集》,後世稱“西昆體”。有《刑法敘略》、《冊府應言》、《玉堂集》等。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