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西山

· 蔡沈
紫荊相依倚,綠筱自蒙密。 秋蘭澗中花,山果路邊實。 沿崗引霜藤,臨流坐寒石。 日暮陰崖開,雲收遠山出。 疏籬尚存菊,荒庭舊垂橘。 絲桐想虛堂,簡策居靜室。 俯仰今幾時,漫然已陳跡。 摩挲蒼苔痕,屐齒不可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紫荊: 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朵密集,春天開花,顏色鮮豔。
  • 綠筱: 綠色的細竹子,筱是小竹之意。
  • 蒙密: 遮蔽而繁密。
  • 澗中花: 山澗裏的蘭花。
  • 山果: 山間的果實。
  • 霜藤: 秋天結霜的藤蔓。
  • 寒石: 冷涼的石頭。
  • 陰崖: 向北或背光的山坡。
  • 雲收: 雲層散去。
  • 疏籬: 稀疏的籬笆。
  • : 菊花,秋天開放。
  • 簡策: 古代書籍,竹簡和木簡。
  • 虛堂: 空曠的大廳。
  • 摩挲: 撫摸。
  • 屐齒: 木屐的齒狀鞋底。

翻譯

紫荊樹相互依偎,綠竹叢密遮蔽。秋天的蘭花在澗邊綻放,山上的果實熟透落在路邊。沿着山坡攀着霜染的藤蔓,坐在河邊冷石上休憩。傍晚時分,陰暗的崖壁開始露出陽光,雲層散去,遠方的山巒顯現。稀疏的籬笆仍有菊花點綴,荒廢的庭院裏老橘樹依舊掛滿果實。想象那空蕩的大廳迴響着絲桐的樂聲,安靜的書房藏着竹簡的智慧。低頭擡頭之間,時光已悄然流逝,一切往事都成爲遙遠的記憶。撫摸着青苔的痕跡,木屐的印記已難以辨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眼中的西山景色,通過紫荊、綠竹、秋蘭、山果等自然元素,展現出山間寧靜而豐富的秋日畫卷。詩人漫步山徑,欣賞着沿途的美景,感受着時光的流轉。在簡樸的環境中,詩人寓居靜思,寓情於景,表達了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和對生活哲理的深思。最後一句「摩挲蒼苔痕,屐齒不可識」,既是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對人生無常的深刻領悟。

蔡沈

蔡沈

宋建州建陽人,字仲默,學者稱九峯先生。蔡元定次子。少承家學,師事朱熹。慶元黨禁,隨父謫道州。父歿,隱居九峯,受朱熹命注《尚書》,凡十餘年,於寧宗嘉定二年成《書集傳》。其書融會衆說,註釋明晰,爲元代以後試士必用。 ► 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