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患帖

弟常患羸頓,遇寒進口物多少。新婦動止仰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羸頓:léi dùn,瘦弱困頓。

翻譯

弟弟常常擔憂身體瘦弱困頓,遇到寒冷時進食多少東西。弟媳的舉動全都依靠他人。

賞析

這篇《常患帖》語言簡潔平實,描述了鍾繇弟弟的身體狀況以及弟媳的一些情況,體現出對親人的關注和掛懷,雖然內容簡短,但從簡單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那份親情和對家人狀況的在意。這種日常的記敘也展現了古人生活中的一個小方面。

鍾繇

鍾繇(yáo),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爲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爲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併爲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諡號“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爲“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爲“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爲“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爲“神品”。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