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田丙舍帖

墓田丙舍,欲使一孫於城西,一孫於都尉府,此繇家之嫡正之良者也,兄弟共哀異之。哀懷傷切,都尉文岱自取口痛,賢兄慈篤,情無有已,一門同恤,助以悽愴,如何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墓田丙捨帖: 這是一封古代的信件,鍾繇(zhōng yáo)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
  • 墓田丙捨: 指的是家族墓地旁的住所,丙捨可能是特定的編號或位置。
  • 欲使一孫於城西,一孫於都尉府: 鍾繇想讓他的孫子們分別居住在城西和都尉府,可能是因爲工作或教育的原因。
  • 嫡正之良者: 嫡親中的優秀人物,嫡指的是正妻所生的孩子。
  • 兄弟共哀異之: 兄弟們對這個決定感到悲傷竝表示異議。
  • 都尉文岱: 可能是一位官員的名字,都尉是古代的一種軍事職位。
  • 口痛: 古代常用來形容心痛或情緒上的苦楚,不是真的口腔疾病。
  • 賢兄慈篤: 指鍾繇的兄長非常仁慈且深情。
  • 情無有已: 情感深重,無法停止。
  • 一門同賉: 家人共同悲痛。
  • 悽愴: 形容悲涼、淒慘的氣氛。

繙譯

鍾繇寫信提到,家族墓地附近的住宅裡,他計劃讓一個孫子住在城西,另一個孫子去都尉府。這是他家中嫡系中最優秀的孩子,兄弟們對此感到深深的哀傷竝表示反對。他們的心情極度悲痛,連都尉文岱也因情感的煎熬而感到內心苦澁。鍾繇的兄長非常善良,情感深沉,全家人一同悲痛,這樣的氛圍讓人難以承受,真是令人感歎!

賞析

這封信表達了鍾繇對家族成員安排的深深憂慮和兄弟間的情感糾葛。通過描述家庭內部的矛盾和哀傷,我們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家族傳承與個人命運的複襍交織。同時,鍾繇的兄長形象顯得尤爲突出,他的慈愛和深情在艱難時刻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整篇詩文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展現了古代家庭倫理與親情的深厚底蘊。

鍾繇

鍾繇(yáo),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爲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累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爲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併爲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鍾繇去世,諡號“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爲“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爲“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爲“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爲“神品”。 ► 9篇诗文

鍾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