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賦
於顯樂都,既麗且康!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割周楚之豐壤,跨荊豫而爲疆。體爽塏以閒敞,紛鬱郁其難詳。
爾其地勢,則武闕關其西,桐柏揭其東。流滄浪而爲隍,廓方城而爲墉。湯谷涌其後,淯水蕩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
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隨珠夜光。銅錫鉛鍇,赭堊流黃。綠碧紫英,青雘丹粟。太一餘糧,中黃儘玉。松子神陂,赤靈解角。耕父揚光於清泠之淵,遊女弄珠於漢皋之曲。
其山則崆㟅嶱嵑,嵣㟐嶚剌。岝㟯嶵嵬,嶔巇屹喆幽谷嶜岑,夏含霜雪。或㟒嶙而纚連,或豁爾而中絕。鞠巍巍其隱天,俯而觀乎雲霓。
若夫天封大狐,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阪坻嶻<山薛>而成甗,溪壑錯繆而盤紆。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崑崙無以奓,閬風不能逾。
其木則檉鬆楔㮨,槾柏杻橿,楓柙櫨櫪,帝女之桑。楈丫栟櫚,柍柘檍檀。結根竦本,垂條蟬媛布綠葉之萋萋,敷華蕊之蓑蓑。玄雲合而重陰,穀風起而增哀。攢立叢駢,青冥盰瞑。杳藹蓊鬱於谷底,森䔿䔿而刺天。虎豹黃熊遊其下,豰玃猱㹶戲其巔。鸞鸑鵷鶵翔其上,騰猿飛蠝棲其間。其竹則籦籠䈽篾,筱簳箛箠。緣延坻阪,澶漫陸離。阿釺蓊茸,風靡雲披。
爾其川瀆,則滍澧<氵藥>濜,發源巖穴。潛倴洞出,沒滑瀎潏。布濩漫汗,漭沆洋溢。總括趨欱,箭馳風疾。流湍投濈,砏汃輣軋長輸遠逝,漻淚淢汨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潛龍伏螭。媂鱔鰅蕁,黿鼉鮫觿。巨蚌函珠,<馬交>瑕委蛇。
於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赭陽東陂。貯水渟洿,亙望無涯。其草則藨苧薠莞,蔣蒲蒹葭。藻茆菱芡,芙蓉含華。從風發榮,斐披芬葩。其鳥則有鴛鴦鵠鷖,鴻鴇鴐鵝。<契鳥>鶂鷿鶙,鷫鷞鵾鸕。嚶嚶和鳴,澹淡隨波。
其水則開竇灑流,浸彼稻田。溝澮脈連,堤塍相輑朝雲不興,而潢潦獨臻。決渫則暵,爲溉爲陸。冬稌夏穱,隨時代熟。其原野則有桑漆麻苧,菽麥稷黍。百穀蕃廡,翼翼與與。
若其園圃,則有蓼蕺蘘荷,藷蔗姜䪤,菥蓂芋瓜。乃有櫻梅山柿,侯桃梨慄。梬棗若留,穰橙鄧橘。其香草則有薜荔蕙若,薇蕪蓀萇。晻曖蓊蔚,含芬吐芳。
若其廚膳,則有華薌重秬,滍皋香岻歸雁鳴鵽,黃稻嫤魚,以爲芍藥酸甜滋味,百種千名。春卵夏筍,秋韭冬菁蘇蔱紫薑,拂徹羶腥。酒則九醞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徑寸,浮蟻若蓱。其甘不爽,醉而不酲。
及其糾宗綏族,禴祠蒸嘗。以速遠朋,嘉賓是將。揖讓而升,宴於蘭堂。珍羞琅玕,充溢圓方。琢雕狎獵,金銀琳琅。侍者蠱媚,巾堢鮮明。被服雜錯,履躡華英。儇才齊敏,受爵傳蜆。獻酬既交,率禮無違。彈琴擫龠,流風徘徊。清角發徵,聽者增哀。客賦醉言歸,主稱露未晞。接歡宴於日夜,終愷樂之令儀。
於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軫,祓於陽瀕。朱帷連網,曜野映雲。男女姣服,駱驛繽紛。致飾程蠱,偠紹便娟。微眺流睇,蛾眉連卷。於是齊僮唱兮列趙女。坐南歌兮起鄭舞。白鶴飛兮繭曳緒。修袖繚繞而滿庭,羅襪躡蹀而容與。翩綿綿其若絕,眩將墜而復舉。翹遙遷延,痙畫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彈箏吹笙,更爲新聲。寡婦悲吟,掄雞哀鳴。坐者悽欷,蕩魂傷精。
於是羣士放逐,馳乎沙場。騄驥齊鑣,黃間機張。足逸驚飆,鏃析毫芒。俯貫魴鱮;仰落雙鶬魚不及竄,鳥不暇翔。爾乃撫輕舟兮浮清池,亂北渚兮揭南涯。汰瀺灂兮船容裔,陽侯澆兮掩鳧鷖。追水豹兮鞭槡鍬,憚夔龍兮怖蛟螭。
於是日將逮昏,樂者未荒。收驩命駕,分揹回塘。車雷震而風厲,馬鹿超而龍驤。夕暮言歸,其樂難忘。此乃遊觀之好,耳目之娛。未睹其美者,焉足稱舉。
夫南陽者,真所謂漢之舊都者也。遠世則劉後甘厥龍醢,視魯縣而來遷。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乎堯山。固靈根於夏葉,終三代而始蕃非純德之宏圖,孰能揆而處旃!
近則考侯思故,匪居匪寧。穢長沙之無樂,歷江湘而北征。曜朱光於白水,會九世而飛榮。察茲邦之神偉,啓天心而寤靈。
於其宮室,則有園廬舊宅,隆崇崔嵬。御房穆以華麗,連閣煥其相徽。聖皇之所逍遙,靈祇之所保綏。章陵鬱以青蔥,清廟肅以微微。皇祖歆而降福,彌萬祀而無衰。帝王臧其擅美,詠南音以顧懷。且其君子,弘懿明睿,允恭溫良。容止可則,出言有章。進退屈伸,與時抑揚。
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排揵陷扃,蹴蹈咸陽。高祖階其塗,光武攬其英。是以關門反距,漢德久長。及其去危乘安,視人用遷。周召之儔,據鼎足焉,以庀王職。縉紳之倫,經綸訓典,賦納以言。是以朝無闕政,風烈昭宣也。於是乎鯢齒眉壽,鮐背之叟,皤皤然被黃髮者,喟然相與歌曰:“望翠華兮葳蕤,建太常兮裶裶駟飛龍兮騤騤,振和鸞兮京師。總萬乘兮徘徊,按平路兮來歸。”豈不思天子南巡之辭者哉!遂作頌曰:
皇祖止焉,光武起焉。據彼河洛,統四海焉。本枝百世,位天子焉。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舊裏焉。
拼音
注釋
爽塏(kǎi):地勢高而土質乾燥。
紫英:紫石英。
嶜岑:山高峻幽深之貌。
㟒嶙:山相連之貌。
纚連:連綿不斷。
芝房:靈芝。
爽:傷。
速:召、請。
程:示。
序
《南都賦》是漢代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創作的一篇賦。在此賦中作者以充沛的熱情、嚴肅的態度、全面的眼光、生花的妙筆酣暢淋漓地讚頌了其家鄉南陽這一古都,在文中衷心地、深沈地寄託了對家鄉的真情摯愛。
賞析
史學家郭沫若曾讚道:“張衡,東漢末葉傑出的文學家,他的兩京賦在漢代文學中有優越地位……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殊不知,《南都賦》則是張衡《二京賦》以外的名著之一,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南陽郡的社會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間風俗。
在《南都賦》裏,他寫了“於顯樂都,既麗且康”的南都的地理形勢,崇山峻嶺、遊浪長河,山明水秀。宜人景色,珍寶礦藏;叢籠樹木、走獸飛鳥、水族龍蛇、瓜芋菜蔬、山果香草、廚膳佳節、各種美酒以及“獻酬既交的宴會,載歌載舞的跋祭”,放馬馳逐的田獵。多姿多彩的遊樂及歷史淵源,官室舊廬,先朝遺風、皇家氣魄,更敘人事變遷,德風功業等等,真是一幅廣闊無垠的豐富多姿的藝術長卷,民俗民風的充分展示,多側面地記載了漢代南都的社會歷史,無論從社會學、歷史學、民俗學、美學、地理學、文學史藝術史來看都是極難得的珍貴資料。
在他的筆下,南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夏朝時就已經立國封戶,春秋時改名宛城,後稱南陽,因位於京都洛陽之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北有雄偉峻拔的伏牛山,東有起伏連綿的桐柏山,西有地勢險要的武關,南有奔流不息的漢水,土地肥沃,人傑地靈,久負盛名。張衡在論到南陽時雲:“其地勢,則武闕關其西,桐柏揭其東,流滄浪爲隍,廊方城而爲塘。”張衡所說的南陽,東西皆有關山之便固,並有漢江作爲它的城壕,又有方城作爲他的外城,說明是一個險要便固的好地方,加上南陽這個地方是南北交通的要衝,東西往來之孔道,所以漢代詩人詠唱着“驅車駑馬,遊戲宛與洛。”可以想見當時和洛陽之間的輕車聯翩,遊客往來,絡繹不絕的情景。同時,南陽平原,水利發達,坡田很多,農業繁盛,正如張衡在《南都賦》中所云:“其水則開竇流,津彼稻田。溝澮脈連,堤塍相輑朝雲不興,而潢潦獨臻。決渫則暵,爲溉爲陸。冬稌夏穱,隨時代熟。其原野則有桑漆麻苧,菽麥稷黍。百穀蕃廡,翼翼與與。”給人們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成爲歷史文化發展的基地。
南陽山川峻嶺,形勢險要,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且物華天寶,地傑人靈。在張衡的《南都賦》中描寫南陽地勢險要,四通八達,保藏多獨玉爲名,還有銅、錫、鐵各種彩石,山勢挺拔聳立,相互偎依,蒼蒼茫茫,歪斜崎嶇,礦漿玉液,谷縫流潺,巍峨的崑崙山,不能把它分開,強勁疾風也休想翻越。樹木則有青松、香怪、櫻桃、紅楓、香柙、桐樹、黃桑等盤根錯節,幹挺葉連,綠葉片片向上,滿山花果累累,還仔細描寫了竹類、河流、池塘、草類、飛鳥等,可謂是手法獨特,精妙絕倫。
在描寫水利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如“開竇灑流,浸彼稻田。溝澮脈連,堤塍相輑朝雲不興,而潢潦獨臻。決渫則暵,爲溉爲陸。冬稌夏穱,隨時代熟”。說到水利不免想到張衡所生活的時代。公元69年(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漢朝選任了水利專家王景、吳昊等共同負責修治黃河,調動了幾十萬農民,對河南和山東的河道大加整理,在王景的詳密計劃下,“高度地勢,鑿山開澗,防遏衝要,疏決壅積,十里一水門”酈道元(《水經注卷三·河水》),劉汴渠的水通適當地流轉,避免河水崩潰堤岸,造成災害。西起今河南省榮陽縣,東到今山東省博興縣西千乘海口,長達1000多裏。修築河堤“費以百億計”。這一空前偉大的水利工程,到公元70年(永平十三年)冬天宣告完成,皇帝親到黃河岸上巡行,下令沿黃河各郡國都高立“河堤員吏”管理水利。這可以說是東漢初期中國國力向上發展的強大體現。因此在《南都賦》中形容爲:鑿洞分渠,灌溉田地,渠溝相通,堤窪相連,乾旱不雨,引水溉地,冬稌夏穱,堤時成熟,適時播種,免受損害。
拿張衡自己的話來說。南陽,不愧是漢朝舊都。光武帝劉秀的起兵之地,夏時就遷居南陽郡魯陽縣。經過夏、商、週三代,到漢朝又開始昌盛,這不單是靠祖宗的美德,而選擇一個好地方也很重要。就近說,南陽是萬古第一名相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十四歲時隨叔叔顛沛流離來到紫山腳下、白水岸邊的臥龍崗,胸懷韜略,自比管仲樂毅後隨劉備出山成爲流芳百世的臥龍先生;遠的說,光武帝考侯,對地勢的選擇就很注意,他感到南方春陵下顯,難以久居,於是遷居南陽瓦店八里鋪,以致使漢高劉邦,光武皇帝劉秀能重整家邦,光宗耀祖,當了東漢的開國皇帝。看來,此都神偉,既能啓上天之心,又寐先靈之意。除此之外,還描寫有華麗堂皇的天子臥室,亭臺樓閣,異常壯觀。光武帝住在這裏逍逍遙遙,終日享樂。章陵祠下鬱鬱蔥蔥,青廟寺內幽靜清雅,真乃祖先降福,萬世興盛,永不衰敗。
張衡熱愛自己的家鄉,細緻入微地描述着自己家鄉的歷史、山川、景色、物產、民風、民俗等等,在這篇賦裏,他傾注了不少心血和感情。他在詩賦、抒情小賦的新形勢或創制新體七言詩三方面的貢獻,更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是時代的豐碑,爲南陽人的驕傲。
張衡還是一個憂國憂民、勤奮剛直的傑出科學家和文學家、他的賦中體現了深厚和鮮明的愛國性,具有深沉而真摯的感情,精煉而富有文采的語言、美妙動人的想象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無論是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無異,他的作品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一筆極爲寶貴的財富。張衡的賦中,除了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現實主義的傾向,清新生動的語言和大量吸收民間文學等特點外,尤其值得重視的則是它鮮明地刻畫了張衡的崇高品質,科學思想和偉大人格,這品質和人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光照後世的楷模。
總之,張衡的文學成就是可以與他的科學成就相媲美的,熠熠閃光,交相輝映。這些精美瑰麗的詩、文章,不僅在當時廣爲傳頌,收到人民的歡迎,而且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長河的沖刷,大浪淘沙,依舊閃爍着燦爛的光輝。從古至今,在祖國以至人類的文化史上,都有着很高的評價。我們要學習、繼承,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創造今天的具有時代精神的民族文化。就要像張衡那樣:“如川之逝,不捨晝夜。”不畏艱險,勇攀高峯,爲家鄉、社會、爲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