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道中口占二首

【其一】 經世才難就,田園路欲迷。 慇懃將白髮,下馬照青溪。 【其二】 歳熟田家樂,秋風客自悲。 茫茫曲城路,歸馬日斜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秣陵」:今南京。「經世」:治理國事。「慇懃」:同「殷勤」,情意深厚。「熟」:莊稼成熟。}

翻譯

{【其一】有治理國家大事才能卻難以成就,迴歸田園的道路也快要迷失。情意深厚地帶着白髮,下馬來映照青溪。【其二】年成豐收農家快樂,秋風起自己卻心生悲涼。茫茫的曲折城間道路,歸來的馬在太陽西斜時。}

賞析

{這兩首詩體現出王安石複雜的心境。第一首詩中,他感慨自己經世之才難以施展,連回歸田園的路似乎都變得迷茫,下馬照青溪的舉動展現出一種無奈與悵惘。第二首詩以歲熟時農家的快樂,反襯出詩人自己在秋風中的悲涼之感,一個人走在這茫茫道路,只有馬陪伴,在夕陽西下時更顯寂寥與落寞。整體色調較爲沉鬱,反映出王安石當時內心的矛盾與愁緒。}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