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憶山中

採菱調易急,江南歌不緩。 楚人心昔絕,越客腸今斷。 斷絕雖殊念,俱爲歸慮款。 存鄉爾思積,憶山我憤懣。 追尋棲息時,偃臥任縱誕。 得性非外求,自已爲誰纂? 不怨秋夕長,常苦夏日短。 濯流激浮端,息陰倚密竿。 懷姑叵新歡,念悲忘春暖。 悽悽明月吹,惻惻廣陵散。 殷勤訴危柱,慷慨命促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注釋

懷故:思念故人。 息陰:乘陰涼。 危柱:指琴。《文選·謝靈運詩》:“殷勤訴危柱,慷慨命促管。”李善注:“危柱,謂琴也。”蘇軾《浣溪沙》詞:“哀弦危柱作伊涼。暫時流轉爲風光。” 得性:合其情性。 悽悽:悲傷貌;淒涼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採菱:樂府清商曲名。
  • 楚人心昔絕:「楚」古楚國,包括今湖北、湖南及河南南部等地。
  • 越客:客居越國的人。
  • 憤懣:懣(mèn),抑鬱煩悶。
  • 偃臥:仰臥。
  • 縱誕:放縱。
  • 濯流:洗濯於水流之中。
  • 悽悽:形容悲傷淒涼的樣子。
  • 惻惻:悲痛的樣子。

翻譯

採菱曲調容易急促,江南歌謠節奏不緩。楚地之人往昔已絕情,越地之客今日腸斷。雖斷絕的緣由不同,但都出于歸家的思慮。心中存有對故鄉的思念積累,回憶山中讓我心中憤懣。追想那棲息的時候,仰臥任意放縱。獲得天性並非向外尋求,自己又爲誰去編造?不埋怨秋夜漫長,常常苦惱夏日短暫。在流水中沖洗激盪浮動的一端,在濃蔭下倚靠着茂密的竹竿。心懷舊情難以有新歡樂,心念悲傷忘記了春天的溫暖。那淒涼的明月吹拂着,那悲痛的《廣陵散》奏響着。殷勤地向危柱傾訴,慷慨地命令急促地吹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在山中生活的懷念以及內心複雜的情緒。詩中通過採菱歌、楚人心絕、越客腸斷等描寫,渲染出一種憂傷的氛圍。描繪了對故鄉和山中生活的思念和嚮往,如「存鄉爾思積,憶山我憤懣」。同時還表達了對人生和天性的思考與感悟,如「得性非外求,自已爲誰纂」。詩中運用了多種情感表達,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糾結與無奈。最後通過對明月、廣陵散、危柱等的描寫,進一步烘托了淒涼悲傷的心境。整體意境深沉,情感真摯,體現了謝靈運獨特的詩風。

謝靈運

謝靈運

謝靈運,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生於會稽始寧(今紹興市嵊州市)。出身陳郡謝氏,爲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祕書郎謝瑍之子。東晉時世襲爲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出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歷任永嘉太守、祕書監、臨川內史,終於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時年四十九歲。 ► 1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