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子寬棄官東遊便歸女几

八月湖浸天,揚帆入秋色。 岷峨雪氣來,寒漲瀟湘碧。 子真冥鴻志,不逐籠下翼。 九女疊雲屏,於焉恣棲息。 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 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煙客。 相逢十年舊,嚬笑等歡慽。 一飯玉露蔬,中腸展堆積。 停食不盡意,傾意悵可惜。 雲水一分飛,離憂洞庭側。 回車三鄉路,仙菊正堪摘。 寄謝杜蘭香,何年別張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岷峨(mín é):指岷山和峨眉山,在今四川境內。這裏借指蜀地。
  • 子真:原指漢褒中隱士鄭子真 ,這裏借指鄭子寬。
  • 冥鴻志:指高遠的志向。冥鴻,高飛的鴻雁,用以比喻避世隱居的人。
  • 籠下翼:籠中的鳥翼,比喻受束縛者。
  • 九女:女幾山 ,在今河南宜陽縣 。
  • 雲屏:像屏風一樣的雲,形容山勢屏障如雲朵羅列。
  • 恣棲息:任意棲息,自由自在地生活。
  • 陶謝格:陶淵明和謝靈運詩歌的風格,他們善寫山水田園,詩風自然清新 。
  • 紫煙客:指仙人,因爲仙人常駕紫煙。
  • 嚬笑(pín xiào):皺眉頭和歡笑,指一顰一笑。
  • 歡慽(huān qī):歡樂和憂愁。慽,同「戚」,憂愁。
  • 玉露蔬:帶露的新鮮蔬菜。
  • 中腸:內心。
  • 寄謝:傳告,告知。
  • 杜蘭香:傳說中的仙女。
  • 張碩:與杜蘭香有過故事的人。

翻譯

八月的湖水彷彿浸泡着天空,你揚帆起航,融入那一片秋色之中。從蜀地帶來岷山、峨眉山的雪的氣息,寒冷使得瀟湘之水水位上漲,一片碧綠。你有着如高遠鴻雁般的志向,不追求像籠中鳥那樣受束縛的生活。女幾山的山巒如層層疊疊的雲朵屏風,你將在那裏自由自在地棲息。你的新詩充滿對山水的思考,寧靜的風格深入到了陶淵明、謝靈運詩歌的境界。沉醉在松花飄香的春日裏,與仙人般的隱者交往。與你重逢,十年歲月過去,我們的一顰一笑,或歡或憂都和從前一樣。吃着帶着露珠的新鮮蔬菜,心中感慨如堆積之物般滿溢。停下筷子卻仍未盡意,想要暢抒心意卻覺得就這樣分別十分可惜。你如一片雲水般飛離,我懷着離別的憂愁在洞庭湖岸邊悵然。你回車踏上三鄉的路途,正值仙菊盛開正好可以採摘。請代我向那如杜蘭香般的美好之人傳句話,不知道何年才能像仙人(杜蘭香)與張碩那樣再相聚呢 ?

賞析

這首詩是李羣玉送別友人鄭子寬棄官東遊並歸女幾山之作。開篇描繪八月湖水與秋色交織以及蜀地雪氣影響瀟湘的壯闊景色,既點明送別的時節與友人出行的背景,也爲全詩營造出雄渾又略帶清寒的氛圍。接着,詩人讚譽友人鄭子寬有着高遠不羣的志向,以「冥鴻志」「不逐籠下翼」形象地表達了他對友人追求自由、擺脫世俗束縛的敬佩。隨後描述友人將前往棲息的女幾山,景色如畫,「九女疊雲屏」是獨特的想象與描繪,自然引出對友人未來詩意生活的刻畫,如新詩近於陶謝之格、醉於松花春與紫煙客交往等,展現出友人高雅的情趣與追求。重逢的描寫又增添了情感的厚度,「嚬笑等歡慽」體現出老友之間深厚且純粹的情誼。飯桌前的「一飯玉露蔬,中腸展堆積 」既寫出平常飯菜中的真摯情感,又襯托出分別時的惆悵。最後以「雲水一分飛,離憂洞庭側 」直接抒發離別之愁,而結尾對「仙菊」「杜蘭香」「張碩」等內容的提及,既有對友人未來生活如仙般美好的祝願,又蘊含着不知何時再相聚的期待與惆悵,使整首詩在送別之情的表達上,層次豐富,情感真摯深沉,在景色描繪與情感抒發的結合上獨具匠心 。

李羣玉

李羣玉

李羣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蹟「水竹居」,舊志記爲「李羣玉讀書處」。李羣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羣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於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羣玉小傳》載,早年杜牧遊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並作詩《送李羣玉赴舉》,但他「一上而止」。後來,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羣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迴歸故里,死後追賜進士及第。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李羣玉一生交遊廣,足跡遍及河南、河北、陝西、大江南北。李羣玉著有詩前集三卷,後集五卷。《全唐詩》錄他的詩二百六十三首。他是晚唐重要詩人,與齊己、胡曾被列爲唐代湖南三詩人。唐末周樸《吊李羣玉》詩讚道:「羣玉詩名冠李唐,投書換得校書郎。吟魂醉魄歸何處,空有幽蘭隔岸香。」他還是記載「長沙窯」的第一人。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