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尹鍊師
吾家五千言,至道懸日月。
若非函谷令,誰注流沙說。
多君飛昇志,機悟獨超拔。
學道玉笥山,燒丹白雲穴。
南窮衡疑秀,採藥歷幽絕。
夜臥瀑布風,朝行碧巖雪。
洞宮四百日,玉籍恣探閱。
徒以菌蟪姿,緬攀修真訣。
塵籠罩浮世,遐思空飛越。
一罷棋酒歡,離情滿寥泬。
願騎紫蓋鶴,早向黃金闕。
城市不可留,塵埃穢仙骨。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千言:指《道德經》,道家經典,傳說是老子所著,共約五千字。
- 至道:高深玄遠的道理、最高的道。
- 函谷令:指關尹,春秋時期道家人物,任函谷關的關令。當時老子西出函谷關,應關尹要求著《道德經》 。
- 流沙說:指老子西出函谷關到流沙之地講道,此處代指《道德經》等道家學說。
- 機悟:指悟性。機:悟性、機巧。
- 超拔:出衆、高出一般,這裏指超出常人。
- 玉笥山:道教名山。笥(sì):箱籠一類的器具。
- 白雲穴:指山上幽深的洞穴,因爲常有白雲繚繞,故稱。
- 衡疑秀:衡山和九疑山的秀麗景色。衡:衡山,五嶽之一。疑:九疑山,傳說舜帝葬於此。
- 菌蟪姿:像朝菌和蟪蛄一樣短暫的生命姿態。菌:朝菌,傳說中的朝生暮死的菌類。蟪(huì):蟪蛄,蟬的一種,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比喻生命短暫、見識淺陋。
- 緬攀:盡力攀附,比喻嚮往追求。
- 寥泬(liáo xuè):空曠、開闊的樣子,也可形容心情的冷落淒涼。
- 紫蓋鶴:傳說中的仙鶴。
- 黃金闕:神仙居住的宮殿。
翻譯
我們道家的經典《道德經》,那高深的道理就如同高懸天空的日月般光明。如果沒有函谷關的關令,誰能讓老子留下西出流沙講道的學說。
我十分讚賞你有飛昇成仙的志向,悟性獨特而且出類拔萃。在玉笥山學習道家的真意,在那白雲繚繞的山洞裏煉製丹藥。往南探尋衡山和九疑山的靈秀,在極爲幽深絕妙之處採摘草藥。夜晚就臥在瀑布邊感受清風,清晨行走在鋪滿白雪的碧色山岩。
在那神奇的洞府之中度過了四百日,盡情翻閱道家珍貴的典籍。只是我如同生命短暫見識淺薄的朝菌和蟪蛄,只能嚮往追求那修真的祕訣。塵世如陰雲般籠罩着這浮世,我的遙遠思緒只能徒然地飄蕩飛越。 一旦結束了我們下棋飲酒的歡樂時光,離別的愁緒便充滿這空曠之處。真希望能騎上那紫蓋仙鶴,早早前往黃金鑄就的仙宮。城市實在無法久留,塵世的塵埃會污染我向往仙骨的心境 。
賞析
這首詩是李羣玉寫給尹鍊師的送別之作,同時表達了對道家思想和尹鍊師修行生活的推崇嚮往。開篇以《道德經》入手,強調道家至道的珍貴和發源,爲詩歌奠定了濃厚的道家思想氛圍。接着誇讚尹鍊師志向遠大、悟性超凡,詳細描述其學道、採藥等修行生活,展現出那些修行之地的清幽絕美,讓人感受到其修行的堅韌和沉醉。
自己與尹鍊師相比,自嘆如「菌蟪姿」,既表達出對尹鍊師的敬仰,也體現出自己對修真的嚮往。詩中情感真摯地寫出塵世與修行生活的對比,說塵世如塵籠,而對飛昇成仙充滿期待,借分別之際抒發了不想爲塵世所染、嚮往神仙境界的情懷,整體意境空靈、悠遠,蘊含着濃厚的道家風骨 。

李羣玉
李羣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蹟「水竹居」,舊志記爲「李羣玉讀書處」。李羣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羣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於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羣玉小傳》載,早年杜牧遊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並作詩《送李羣玉赴舉》,但他「一上而止」。後來,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羣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迴歸故里,死後追賜進士及第。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李羣玉一生交遊廣,足跡遍及河南、河北、陝西、大江南北。李羣玉著有詩前集三卷,後集五卷。《全唐詩》錄他的詩二百六十三首。他是晚唐重要詩人,與齊己、胡曾被列爲唐代湖南三詩人。唐末周樸《吊李羣玉》詩讚道:「羣玉詩名冠李唐,投書換得校書郎。吟魂醉魄歸何處,空有幽蘭隔岸香。」他還是記載「長沙窯」的第一人。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