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欽差大臣兵部尚書都察右都御史林公既陛辭,禮部主事仁和龔自珍則獻三種決定義,三種旁義,三種答難義,一種歸墟義。
中國自禹、箕子以來,食貨並重。自明初開礦,四百餘載,未嘗增銀一釐。今銀盡明初銀也,地中實,地上虛,假使不漏於海,人事火患,歲歲約耗銀三四千兩,況漏於海如此乎?此決定義,更無疑義。漢世五行家,以食妖、服妖佔天下之變。鴉片煙則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晝夜。其食者宜繯首誅!販者、造者宜刎脰誅!兵丁食宜刎脰誅!此決定義,更無疑義。誅之不可勝誅,不可絕其源;絕其源,則夷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無武力何以勝也?公駐澳門,距廣州城遠,夷篳也,公以文臣孤入夷篳。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隨,此正皇上頒關防使節制水師意也。此決定義,更無疑義。
食妖宜絕矣,宜並杜絕呢羽毛之至,杜之則蠶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蠶桑、木棉之利重,則中國實。又凡鐘錶、玻璃、燕窩之屬,悅上都之少年,而奪其所重者,皆至不急物也,宜皆杜之。此一旁義。宜勒限使夷人徙澳門,不許留一夷。留夷館一所,爲互市之棲止。此又一旁義。火器宜講求,京師火器營,乾隆中攻金川用之,不知施於海便否?廣州有巧工能造火器否?胡宗憲《圖編》,有可約略仿用者否?宜下君吏議,如帶廣州兵赴澳門,多帶巧匠,以便修整軍器。此又一旁義。
於是有儒生送難者曰:中國食急於貨,襲漢臣劉陶舊議論以相抵。固也,似也,抑我豈護惜貨,而置食於不理也哉?此議施於開礦之朝,謂之切病;施之於禁銀出海之朝,謂之不切病。食固第一,貨即第二,禹、箕子言如此矣。此一答難。於是有關吏送難者曰:不用呢羽、鐘錶、燕窩、玻璃、稅將絀。夫中國與夷人互市,大利上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宜正告之曰:行將關稅定額,陸續請減,未必不蒙恩允,國家斷斷不恃榷關所入,矧所損細所益大?此又一答難。乃有迂誕書生送難者,則不過曰爲寬大而已,曰必毋用兵而已。告之曰:刑亂邦用重典,周公公訓也。至於用兵,不比陸路之用兵,此驅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許其入,非與彼戰於海,戰於艅艎。伏波將軍則近水,非樓船將軍,非橫海將軍也。況陸路可追,此無可追,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非有大兵陣之原野之事,豈古人於陸路開邊釁之比也哉?此又一答難。
以上三難,送難者皆天下黠猾遊說,而貌爲老成迂拙者也。粵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遊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紳士中未必無之,宜殺一儆百。公此行此心,爲若輩所動,遊移萬一,此千載之一時,事機一跌,不敢言之矣!不敢言之矣!古奉使之詩曰:“優心悄悄,僕伕況瘁。”悄悄者何也?慮嘗試也,慮窺伺也,慮泄言也。僕伕左右親近之人,皆大敵也。僕伕且憂形於色,而有況瘁之容,無飛揚之意,則善於奉使之至也。閣下其繹此詩!
何爲一歸墟義也。曰:我與公約,期公以兩期期年,使中國十八行省銀價平。物力實,人心定,而後歸報我皇上。《書》曰:“若射之有志。”我之言,公之鵠矣。
拼音
譯文
欽差大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公已經辭別了皇上,禮部主事仁和龔自珍謹獻上三項決定性的意見,三項參考性的意見,三項駁斥反對派的意見和一項歸結性的意思。
中國自從夏禹、箕子以來,對農業和貨幣都同樣重視。自從明朝初年開銀礦,到現在已有四百多年,但沒有增加過一釐銀子,現在用的白銀都是明初的銀子。地下蘊藏的銀礦是很豐富的,但國內流通的白銀卻大爲減少了。即使白銀沒有外流,由於人事和自然災害,每年大約也要損耗銀子三四千兩,何況又這樣大量地外流呢?這是決定性的意見,是毫無疑問的。漢代的五行家,把當時社會上在食物和服裝方面出現的怪異現象稱爲食妖、服妖,用來判斷天下將會發生什麼變化。鴉片煙就是食妖,那些吸食鴉片的人,往往是精神萎靡,晝夜顛倒。因此,對於那些吸食鴉片的人應該處以絞刑;販賣和製造鴉片的人應該砍頭;兵士吸食鴉片的也應該砍頭;這是決定性的意見,是毫無疑問的。但殺是殺不盡的,也不可能杜絕鴉片的來源,如果要杜絕它的來源,外國人又會心懷不滿而力度侵犯,壞人也會心懷不滿而起來作亂。對這兩種心懷不滿的人,沒有武力怎麼能夠取得勝利呢?您去駐守澳門遠離廣州,那是外國人居留的地方,您以一個文官孤身深入,能行嗎?所以您應多帶軍隊,這正是皇上頒授大印使您能夠指揮調動海軍的原因。這是決定性的意見,是毫無疑問的。
吸食鴉片煙應該禁絕,還應同時杜絕呢絨等商品的輸入,杜絕了這些東西,我國蠶桑的收入就會增加,棉花的收入也會增加。蠶桑、棉花的收增加了,中國就會富足。還有,象鐘錶、玻璃、燕窩之類的商品,只能取悅京都那些豪門闊少,卻奪去了他們的白銀,這些都是絕不急需的物品,應該一起杜絕。這是一項參考性的意見。應限期叫外國人遷到澳門,不許留下一個。只留一所商館,作爲外國人通商居住的地方。這又是一項參考性的意見。武器應該力求精良,京師的火器營所用的武器乾隆年間攻打金川時使用過,不知道用在海防是否合適?廣州有能夠製造武器的高明工匠嗎?胡宗憲的《圖編》有沒有一些可以參考採用的地方?這些問題應該交給改正的官吏去討論。如果帶領廣州軍隊去澳門,要多帶一些高明的工匠。以便修整武器。這又是一項參考性的意見。
有些儒生反對說:中國農業問題比貨幣問題更急迫。這是搬用漢朝大臣劉陶的舊論來對抗和狡辯。劉陶的話當然是對的,儒生的話有貌似有理,然而我難道只重視貨幣,而置農業生產於不顧嗎?儒生的這種議論用在開礦的年代,可以說是講到點子上,但用在禁止白銀外流的今天,就不合時宜了。農業固然是第一位的,貨幣是佔第二位的。夏禹和箕子都說過這樣的話。這是一項駁斥反對派的意見。又有一些管理關稅的官員反對說:如果不讓呢絨、鐘錶、燕窩、玻璃等而下之東西進口,稅收將會減少。其實中國人和外國人做買賣,最有利是買他們的大米,其他物品都是無關重要的。應該正告他們:就要將關稅定額,逐漸請求減少,未必得不到皇上的答應。一個國家的經濟絕對不能依賴關稅的收入。何況這樣做損失很少,而益處甚大。這又是一項駁斥反對派的意見。還有那些迂腐荒誕的書生的反對,都不過是說對敵人要寬大和不要用武力罷了。應該告訴他們:懲罰作亂的邦國要用重法,這是周公的遺訓。至於用兵,同在陸地上不同,是驅逐敵人,不是圍殲敵人;是守住海口,保衛我們的海防,不準敵人入侵,並不是要和敵人在海上作戰,在船上作戰。這隻要象伏波將軍那樣,在近海防守,不必象樓船將軍和橫海將軍那樣在海上作戰。何況在陸地上作戰可以追擊,而在近海防守不用追擊,逮捕那些爲非作歹的外國人和壞人,就地正法,並不是用龐大的軍隊在野外擺開陣勢來作戰,怎麼同古代在陸地上挑起邊界衝突相比呢?這又是一項駁斥反對派的意見。
提出以上三項反對言論的,都是社會上狡猾奸詐,招搖撞騙,貌似老成而實際都是迂腐愚拙的人。廣東的官吏中有這樣的人,幕僚中有這樣的人,說客中有這樣的人,商有中有這樣的人,恐怕紳士中也未必沒有這樣的人,應該殺一儆百。您這次前往禁菸的決心,如果被這些人所動搖,稍爲有一點猶豫的話,那麼這個千載之一時的機會,就會失去,後果就不堪設想了,不堪設想了!
古時候描寫奉命出使的詩有這樣說的:“出使的人憂慮重重,隨從人員面帶愁容。”擔心什麼呢?擔心有人旁敲側擊、遊說阻撓,擔心有人窺測方向、伺機破壞,擔心有人言語不慎、泄露機密。因爲接近隨從的人,都可能是敵人。如果他的隨從人員都心懷戒懼,而且形容消瘦,沒有興奮得意的神情,那就是最善於出使的人了。請您認真領會這首詩的含義吧!什麼是歸結性的意見呢?我和您約定,期望您用兩年的時間,使國內十八行省的銀價平穩,物資充實,人心安定,然後向皇上報告。《尚書》說:“象射箭那樣有個明確的目標。”我所說的,就是您所要達到的目的啊!
注釋
欽差大臣:由皇帝臨時任命授予特別權力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侯官:舊縣名,今福建省閩侯縣東北。林公:對林則徐的尊稱。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人,愛國主義者,鴉片戰爭中抵抗派的首領。1838年任湖廣總督時,力主禁菸,他曾上書皇帝,義憤地指出:鴉片流毒天下,危害很大,如果仍不禁止,數十年之後,國內“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隨後被任命爲欽差大臣赴廣州查禁鴉片。序:這裏指爲送行而寫的文章,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
兵部尚書:官名。這是林則徐被任命爲欽差大臣後加領的官銜。兵部是清朝中央政權的六部之一,主管全國軍事的機構。尚書是對各部長官的稱謂。都察:都察院,清朝主管監察、彈劾的機關。都察院長官爲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是總督和巡撫的加銜。陛(bì閉)辭:向皇帝辭行:帝王宮殿的臺階。
禮部主事:官名。禮部是清朝中央政權六部之一,主管國家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和接待四方賓客等事務。主要是部中主辦文稿的中級官員。龔自珍當時是禮部主客司主事。決定義:決定性的意見,即建議必須做的事。
旁義:參考性的意見。
答難義:駁斥反對派的意見。
歸墟義:歸結性的意見。歸墟:語見《列子·湯問》,原指海水最深的地方,後人每引此比喻事物的結果。
箕子:商朝奴隸主遺族,名胥餘,紂王的伯父,被封在箕,故稱箕子。
食貨:食,泛指農業生產。貨,指貨幣及金銀布帛等可以代替貨幣流通的財物。相傳箕子所寫的《洪範》篇中所說的“八政”,其中“一曰食,二曰貨”。
漏於海:流出海外。
人事火患:人事和自然災害的耗損。
五行家:我國古代把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稱爲五行,用它來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帶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後經儒家子思、孟軻等篡改歪曲,成爲唯心主義的說教。這裏說的漢代五行家指董仲舒及其一夥。龔自珍在《乙丙之際塾議一》一文中,曾指斥漢代儒家的五行說是妖言。他在這裏是借題發揮,以說明鴉片危害的嚴重。
食妖、服妖:指怪異的食物和服裝。佔:用迷信的方法判斷吉凶禍福。
病魂魄:精神萎靡。
逆晝夜:顛倒晝夜,指吸食鴉片的人生活規律反常。
繯(huán環)首誅:絞刑。
刎脰(wěndòu)誅:斬首。
龔自珍主張嚴刑禁絕鴉片,這充分體現出他的法治精神,是同頑固派鼓吹的以“仁”治煙的儒家反動路線針鋒相對的。
夷(yí移):本是古代東方部落的名稱,後引申爲對外國人和國內少數民族的通稱。這裏是指販賣鴉片的英國侵略者。不逞:這裏指心懷不滿,妄圖侵犯、搗亂。
奸民:指私運鴉片的奸商。
公駐澳門:實際上林則徐駐廣州僅在1839年(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到澳門巡視過一次。澳門:地名,在廣東省珠江口西側。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強行佔住,後來並不斷擴大範圍。鴉片戰爭前,澳門成爲英國侵略者囤積、偷賣鴉片的巢窟。鴉片戰爭後,葡萄牙殖民主義者乘機侵佔澳門。
夷篳(bì畢):指清政府限定外國商人居留的地方。篳:用荊竹樹枝編成的籬笆。
關防:大印。
龔自珍預見到,嚴禁鴉片是一場激烈的鬥爭,會引起國內外鴉片販子的破壞,英國侵略者甚至可能冒險挑起戰爭,所以他提醒林則徐“宜以重兵自隨”,認爲沒有武力做後盾就不能取得禁菸的勝利。他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主義思想,在當時是很可貴的。
呢:呢絨。羽毛:指羽毛一類高級織製品,如羽緞等。
實:殷實,富足。龔自珍認爲杜絕鴉片和各種奢侈品進口,發展國內的蠶絲、棉花等農業生產國家就會富足。這些主張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傾向,在當時對於促進新的生產關係因素的發展和抵禦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是有進步意義的。
悅:喜歡,這裏有“取悅於……”的意思。上都:京都。少年:這裏指豪門闊少,公子哥兒。
所重者:這裏主要指白銀。
勒限:勒令限期。徙(xǐ洗):遷移。
“留夷館一所”二句:龔自珍反對輸入鴉片和奢侈品,但並不反對正當的對外貿易,這同頑固派奉行的“閉關自守”不同。夷館:外國人的會館。互市:互相貿易。棲(qī期)止:指居住、停留的地方。
火器:用火藥點放的武器,指槍炮。
火器營:清代京師禁衛軍之一,有火器裝備,因此稱火器營。
乾隆中攻金川:指乾隆皇帝時對大小金川的兩次用兵。乾隆:清高宗年號(1736—1796)。金川:四川省西北部大小金川流域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即今大渡河上游金川、小金等地。
胡宗憲《圖編》:胡宗憲,明朝兵部右侍郎,嘉靖年間(1522—1566),多次平定倭寇對沿海的侵擾,著有《籌海圖編》。這是一部籌劃海防駐守和製造兵器的軍事資料,附有沿海佈防形勢戰船武器等圖樣。
送難者:指反對禁菸的人。
劉陶:後漢諫義大夫。據《後漢書·劉陶傳》記載,當時連年饑荒,有人上書給皇帝說:“貨輕錢薄,故致貧困,宜改鑄大錢”。劉陶卻認爲“當今之憂不在於貨,在於民飢……故食爲至急”。劉陶當時主張發展農業生產是正確的。龔自珍揭露反動儒生的陰謀,指出這些儒生引用劉陶的話,其目的並不是要發展農業生產,而是企圖阻止禁菸,反對禁止白銀外流。
抑(yì亦):然而。
切病:切中弊病,正中要害。
絀(chù促):減少。
恩允:指皇帝准許。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皇帝或上級官吏答應臣民的某些請求,被稱爲恩允。這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法權思想,是爲鞏固封建等級制服務的。
不恃榷關所入:頑固派以“稅將絀”來反對禁菸和禁止輸入奢侈品,龔自珍在此給予駁斥。榷(què確)關:徵收關稅。
矧(shěn沈):何況。
迂誕書生:指反動儒生。迂誕:迂腐荒唐。
“不過曰爲寬大而已”二句:這裏龔自珍揭露了頑固派和反動儒生奉行儒家路線,鼓吹以“仁”治煙的反動說教。
刑亂邦用重典:語見《周禮·秋官》。龔自珍引用這句話,是爲他的對內嚴禁鴉片、對外用武力抗擊侵略者的政治主張找理論根據,也是對頑固派鼓吹的所謂“仁慈”、“寬大”、“毋用兵”等投降賣國的謬論的駁斥。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是西周初期著名的奴隸主貴族政治家。
艅艎(yúhuáng餘皇):一種木船,這裏指戰船。
伏波、樓船、橫海:都是漢代將軍的名號。漢武帝徵呂嘉(南越王相)時封路博德爲伏波將軍。封楊僕爲樓船將軍。漢武帝徵東越王餘善時,封韓說爲橫海將軍。龔自珍提及這三個將軍,是告訴林則徐,這次禁菸如果被迫使用武力,宜在海口進行自衛防禦,驅逐入侵之敵,和伏波將軍出征情況相似,而不同於樓船將軍的大規模海上作戰和橫海將軍的跨海遠征。
正典刑:依法判處死刑。
開:挑起。邊釁(xìn信):邊疆戰爭。
黠(xiá峽)猾:狡猾,奸詐。遊說(shuì稅):這裏有到處空發議論、投機取巧的意思。
幕客:指官僚、將領所聘請的謀士、助手之類的人物。
遊客:指沒有固定職位,專門在官僚權貴間奔走遊說謀利的人。
商估:即商人。
殺一儆百:這表明龔自珍同頑固派鬥爭的決心。儆:警戒。
此心:指林則徐禁菸的決心。
若輩:那些人。
遊移萬一:稍微有點猶豫、動搖。
這是龔自珍對禁菸前途的關心,也是對林則徐的激勵。
“憂心悄悄”二句:出自《詩經·小雅·出車》。龔自珍引用這兩句詩,比喻林則徐奉命到廣州禁菸,責任重大。悄悄:小心翼翼。僕伕:御車的人,這裏指隨從人員。況:甚,很。瘁(cuì悴):憔悴。
嘗試:指左右人員旁敲側擊進行遊說,動搖禁菸決心。
“僕伕左右親近之人”二句:暗指林則徐周圍的同僚中,大都是反對禁菸的人,要他提高警惕。
且:如果。
容:面容。
飛揚之意:興奮得意,指傲慢輕敵的神情。
閣下:書信常用的對人尊稱。繹(yì易):尋究事物的來龍去脈,這裏指認真領會。
兩期:兩個。期(jī基)年:一整年。
十八行省:清朝時國內曾設有十八個行省。平:穩定。
《書》:《尚書》,是我國奴隸制時代的官方文告和政治論文的彙編。
若射之有志:語見《尚書·盤庚上》,意思是像射箭那樣有個明確的目標。
鵠(gǔ古):箭靶子。
序
《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的作者是清朝的龔自珍,作品的體裁是散文。這篇文章是作者爲了支持禁菸,在林則徐即將出發前送給他的,希望能爲禁菸事業的勝利提出一點建議。
賞析
這篇文章是龔自珍於1839年1月(道光十八年農曆十一月)即鴉片戰爭的前夕寫給林則徐的。
十九世紀以來,西方資產階級拿鴉片作爲侵略中國的工具。在鴉片戰爭前的四十年間,英國鴉片販子運入中國的毒品就達四十多萬箱,嚴重地摧殘中國人民的健康,並大量地掠奪走中國的白銀。在封建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日益殘酷的剝削下,廣大勞動羣衆生活越來越困苦。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趨尖銳。因此,鴉片問題已成爲當時嚴重的政治和社會問題。民族危機的上升和東南沿海地區廣大羣衆不斷進行的禁菸鬥爭,使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圍繞着鴉片問題的論爭形成兩派:以林則徐、龔自珍爲代表的地主階級革新派,堅決主張禁菸;而以穆彰阿、琦善爲首的一批與鴉片貿易有密切關係的官僚大地主頑固派,卻極力破壞禁菸。清朝道光皇帝只是在財政困難和遍及全國的禁菸呼聲的壓力下,才任命林則徐爲欽差大臣去廣州查禁鴉片的。
爲了支持禁菸,龔自珍在林則徐即將出發前送給他這篇序。主要內容是:一、他提出對販煙、制煙和吸食的人要實行鎮壓,對破壞禁菸的貪官污吏和反動儒生,要“殺一儆百”,不能講“仁慈”、“寬大”。二、他認爲嚴禁鴉片會引起英國侵略者的破壞和搗亂,甚至冒險挑戰起戰爭。爲了對付侵略者,“無武力何以勝也”,所以要設置重兵,加強海防,做好反侵略的準備,這是保衛國土,不是什麼“開邊釁”。三、在對外貿易的問題上,他主張維持正當的貿易關係,但反對輸入無關國計民生的奢侈品;認爲國家的富足要靠保護民族經濟,發展農業生產,而絕不可依賴關稅收入。四、在序的末尾,他激勵林則徐要下定決心,抓緊這個難得的時機,爭取禁菸的勝利,使中國出現“銀價平、物力實、人心定”的局面。
龔自珍這些愛國主義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羣衆的要求和願望,因而是具有進步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