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 · 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拼音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着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釋

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詩人的馬鞭。東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別京都的距離。 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爲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爲落紅。 花:比喻國家。即:到。

這首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寫的組詩《己亥雜詩》中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全詩分前後兩部分,前兩句爲第一部分,後兩句爲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裏,詩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寫出一片浩蕩的離愁,以落花自況,賦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爲過渡,從落花、春泥展開聯想,把自己變革現實的熱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後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傾吐了深曲的旨意。全詩意象單純,而情景渾成,比興無端,而心跡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揭示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價值觀,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稱定庵詩的壓卷之作。

賞析

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浩蕩」一詞,除了說明愁緒之濃,還蘊蓄着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政者的憤然、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各種複雜的思想感情。 「浩蕩離愁白日斜」。別離愁緒已經充塞天地、浩浩難禁,何況正值夕陽西墜,日暮搖落之際,詩人此時的心緒,便可想而知。如果借用詞組結構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蘊,以「離愁」爲中心詞的話,那麼,「浩蕩」是「離愁」的定語,而「白日斜」則是「離愁」的補語。「白日斜」是說作者帶着離愁南歸,因爲愁緒鬱積在胸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這裏不說「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實。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詩人們常常喜歡用落日作爲自然現象和象徵韶光易逝的雙重手法來顯示相思之烈或別離之苦。「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古詩》);「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斜陽卻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摸魚兒》)。「吟鞭東指即天涯」。「吟鞭」是指詩人的馬鞭,「東指」點明瞭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即天涯」是說距離故鄉還很遠。馬鞭舉處,前面便是離京師越來越遠的海角天涯。元人馬致遠的《天淨沙》寫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龔自珍以「浩蕩」修飾離愁,以「白日斜」烘托離愁,以「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龔自珍的「吟鞭東指即天涯」沒有直接說自己是「斷腸人」而已。 按理說,龔自珍不滿於死氣沉沉的禮部衙門生活,毅然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準備回家鄉杭州幹一番事業,隻身出都,有的只是對舊勢力的決裂之感和憎惡之情,不應產生浩蕩的離愁。唐詩人劉皁《旅次朔方》雲:「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說由於遷謫到更遠的地方,因此連客舍地也成爲故鄉了。不同之處在於,龔自珍雖說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時候在北京住過,又在禮部和其他機構做了十餘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雖然龔自珍是主動要求辭職,但辭職的原因卻是因爲沉淪下僚,生活拮据,事出無奈,客觀上是被迫離京出都。因此,「浩蕩離愁」中,含有些許仕途蹭蹬,不爲世用的感嘆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獨感。兼之龔自珍當時與妓女靈簫關係十分密切,《己亥雜詩》十分之一的主題都與靈簫有關,其中一首說自己正墮入「紅似相思綠似愁」的情場裏,雖說靈簫並不在京師,但在這種情況下,與過去的生活告別,纏綿悱惻、依依不捨的「離愁」也就難排難遣。可見,龔自珍的「離愁」內涵是豐富、複雜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飛花,撩起詩人的離愁。事業未竟,歲月蹉跎,青春已逝,紅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許不再回還,作爲描摹落花的能手,詩人愛「探春」,更愛「送春」,愛花開,也許更愛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說紛飛的海棠花是到人間飄泊逗留的奇龍怪鳳,把大風中海棠紛謝的奇景比作「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又聞淨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尤神馳」,想像「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他對落花作過那麼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詩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飄飛的落花。辭別京都,詩人乘馬車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對着無邊的落花,展開豐富的想像。官場的傾軋,沉重的氛圍,窒息的人性,拮据的生活,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融爲一體。 「落紅不是無情物」,這裏的「落紅」兩字。在全詩中地位十分重要。它上承「浩蕩離愁」,詩人的離愁不僅有「浩蕩」修飾,「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襯,還被動態的,由時時拂面而過的「落紅」撩起。這一筆是隱藏在詩內的,因此,「落紅」既是對前面離愁內涵的補充,而作爲轉折,它又使整首詩從離愁中解脫出來,轉入下層,爲全詩主題昇華作了鋪墊。此時詩人在想落紅護花。「落紅」即落花,全句的本義是說從樹上飄落的花瓣並不是無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爛成泥,化作精魂,養育來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環法則來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無比堅定的決心,成爲千古名句,激勵着許多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落花決不是無情的廢物,詩人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正是爲了到家鄉主掌書院,聚徒講學,把自己的學業和思想傳給生徒,以變革的熱情和未來的憧憬啓迪他們,爲國爲民儘自己的最後一點力量。花落歸根,化爲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獻給後之來者。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啓發。大自然裏花開花落,本來風雨由之,無感情可言,落紅說不上是「有情物」還是「無情物」,只是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結合起來,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從而變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現在去釀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護花」。至此,詩人終於把飛花般紛亂的思緒捉住,從愁思中擺脫出來,帶着時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種莊嚴神聖的境界。「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飛花的獨白,也是詩人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莊嚴而神聖的宣誓。爲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爲了似錦繁花,不惜獻身化爲春泥。 古代詩人描寫落花,一種是怨啼鳥,怪東風,嘆年華,面對落花,噓唏感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一剪梅》);《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杜牧《金谷園》甚至把落花比作墮樓美人:「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把風吹花落悄無聲的自然景象與美人墮樓聯繫在一起,以粉紅的花瓣從枝頭飄落比擬紅粉佳人墮樓,寓有美人如花,紅顏薄命,美好的事物殞於一旦的感嘆,諷刺了石崇「金谷園」繁華事散,好景不長的可悲結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墮樓,有些悽楚肅殺,充滿濃郁的感傷之情。另一種把落花作爲自然景物來描寫,其中不乏昂揚向上的精神。「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劉慎虛《闕題》);「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試帖詩),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也只見童子的渾樸天真和爛漫之趣,而無傷春惜花之情。有的充滿勃勃生機,有的在颯衰中現出昂奮。但是,無論是「春城無處不飛花」,還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境界上要略遜一籌。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爲獨香,而爲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爲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爲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爲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後》),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龔自珍

龔自珍

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着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爲“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爲《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7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