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賦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瀟灑以拔俗。葉深翠羽,幹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畝渭川之曲。來清飆於遠岑,娛佳人於空谷。觀夫臨曲檻,俯清池。色浸雲漠,影動漣漪。蒼雲夏集,綠霧朝霏。蕭蕭雨沐,嫋嫋風披。露鶴長嘯,秋蟬獨嘶。金石間作,笙竽雜吹。
若乃良夜明月,窮冬積雪,掃石上之陰,聽林間之折。意參太古,聲沉寥泬。耳目爲之開滌,神情以之怡悅。蓋其媲秀碧梧,託友青松。蒲柳漸弱,桃李羞容。歌籊籊於衛女,詠《淇奧》於國風。故於猷吟嘯於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七賢同調,六逸齊蹤,良有以也。又況鳴嶰谷之鳳,化葛陂之龍者哉!至於虛其心,實其節,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則吾以是觀君子之德。
拼音
序
《修竹賦》是元代趙孟頫創作的一篇散文,以儷語爲押韻,寫法上它以蒲柳桃李爲反襯,碧梧青松作陪襯,謳歌了修竹的氣質節操。中國古代士大夫,歷來就有一種“竹”的情結,故而愛竹詠竹成爲了他們生花妙筆下一個永恆常新的話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猗猗(yī yī):形容竹子柔弱、美盛的樣子。
- 挺特:挺拔突出。
- 阿(ē):山邊。
- 渭川:即渭河,在今陝西中部。
- 清飆(biāo):清風。
- 間作:交替出現。
- 寥泬(liáo xuè):空曠清朗。
- 籊籊(tì tì):長而細的樣子。
- 於猷:即王徽之,字子猷。
- 仲宣:即王粲,字仲宣。
- 嶰谷(xiè gǔ):崑崙山北谷名。
翻譯
那柔美茂盛的修竹,不開花不牽蔓,既非草也非木。操守挺拔突出而超出世俗,姿態瀟灑而超脫俗氣。葉子如深沉的翠羽,枝幹似濃密的碧玉。孤獨地生長在泰山的山邊,成千畝地在渭川之畔。迎來遠方山巔的清風,在空谷中使佳人歡娛。看那臨近曲折的欄杆,俯對清澈的池塘。顏色浸染雲邊荒漠,影子在漣漪中晃動。夏天有濃密的青雲聚集,早晨有綠色的霧氣飄飛。蕭蕭在雨中沐浴,嫋嫋在風中披拂。露鶴在長聲鳴叫,秋蟬在獨自嘶鳴。像金石之聲交替出現,又像笙竽之聲混雜吹奏。 至於美好的夜晚明月映照,嚴寒的冬天積雪覆蓋,清掃石上的陰影,聆聽林間枝幹被壓折的聲音。意境參悟太古,聲音沉靜空曠清朗。耳目因此而受到洗滌,神情因此而愉悅。因爲它可與碧綠的梧桐媲美秀麗,與青松結爲朋友。蒲柳逐漸柔弱,桃李都羞於展現面容。像衛國女子歌唱那長而細的竹竿,像《國風》中吟詠《淇奧》。所以王徽之在它下面吟嘯,王粲在其中止息宴飲。七位賢士格調相同,六位隱士足跡一致,很有道理啊。更何況是那鳴叫於嶰谷的鳳凰,化爲葛陂之龍的呢!至於使內心謙虛,使氣節充實,貫通四季而不改變枝柯和葉子,那麼我就從此來觀察君子的品德。
賞析
這篇《修竹賦》生動地描繪了修竹的姿態、生長環境以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美態,展現了竹子孤高、瀟灑、挺拔等特質。作者運用豐富的詞彙和優美的語句來形容竹子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如「猗猗」「挺特」「瀟灑」等。通過對竹子在明月、積雪等不同場景下的刻畫,營造出各種意境。文中還將竹子與其他植物對比,突出其獨特之處,同時又將竹子與君子的品德相聯繫,表達了對竹子所代表的高尚品德的讚美,體現了竹子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整篇賦語言優美典雅,意境深遠,既描繪了竹子的自然之美,又蘊含着深刻的人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