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參照唐代張懷瓘《右軍書記》所錄“足下行穰,久人還竟應快不?大都當任。縣量宜其令(闕二字)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一帖相比較,《行穰帖》摹本墨跡,僅是唐內府本《行穰帖》著文的片段。
賞析
《行穰帖》頗有雄渾圓融之氣。雄渾是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元代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寫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爲師法”,突出“雄秀”二字,可謂得其綱要。書法須有靈,有朝氣,才能雄秀兼善,即所謂力與美的兼備。古法雄而不秀,或秀而難雄者,因而王羲之書法新體之變,是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