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餘:同“餘”。
尚:還,依然。
溪亭:臨溪水的亭子。張祜《題上饒亭》:“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汀:水邊平地,小洲。屈原《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
序
全詩八句四十字,寫作者於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獨自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形象地傳達出作者孤獨、徘徊的情緒,傳神地描繪出詩作者苦悶無聊的心境。
賞析
溪亭,指臨溪水的亭子。唐張祜《題上饒亭》詩:“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宋李清照《如夢令》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首聯破題。“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詩以溪亭爲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讀起來,似有恬靜閒適的印象,細細品味,又覺不然。詩人徙倚溪亭,觀覽景色,思緒紛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餘思”,是指詩人在南宋滅亡之後,時時所懷有的舊君故國之思,同那種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質的區別。不瞭解首句所要表達的意圖,就會把全篇看成單純寫景之作。只有真正領悟到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的心理狀態,才能透過迷濛的景色去探索詩人的悠悠孤憤和高潔品格。這種破題法,既無“突兀高遠,如狂風捲浪,勢欲滔天”(《詩家法數·律詩要法》)的氣派,也沒有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而是語淡辭婉,直敘其事,於平淡之中留下意餘象外的情韻。
頷聯緊承一二句。“高樹月初白”,是說高高樹巔掛着一彎潔白的初月,切上聯“日暮”。“微風酒半醒”,在微風吹拂之下,詩人酒意初醒,與上聯“餘思”呼應。月上高樹,周圍一片冷清幽寂。當此之時,詩人心緒不寧,“餘思”縈繞,難以去懷,從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狀態,正說明他感慨至深。
頸聯寫詩人舉止。“獨行穿落葉”,踽踽獨行之狀如見,“穿”字尤妙。“閒坐數流螢”,獨坐百無聊賴,只得藉數流螢以遣悶,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用一“數”字,更見生動。這兩句詩把其複雜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鮮明的畫面,不難看出,其中隱現着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時代亂離的影子。注家評曰:“此聯本平,然用‘穿’、‘數’二字,便覺精神振竦,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爲眼,是也。”足見詩人用字之工。
末聯寫景。“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一聲聲悠長的漁歌,打亂了詩人的冥思遐想,舉目四顧,只有遠處水面上飄動着一點若明若暗的燈火,此情此景,倍添淒涼孤寂,蘊含着國破家亡、飄泊無依之感。
通觀全詩,以景傳情,用富有象徵意義的景物描寫,寄寓詩人的感慨餘思,情韻深長,頗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