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猶栽樹
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徵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淨,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淨,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貞觀九年之時,唐太宗對侍臣說:「以前(隋煬帝)剛剛平定了京師,宮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滿的。隋煬帝仍舊不滿足,搜刮不停,並且東西討伐,用盡兵力發動戰爭,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導致了滅亡。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因此我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靜靜,這使得天下平安無事。於是就能不興繇役,穀物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帝王能做到清靜,百姓怎麼會不安居樂業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侍臣:皇帝左右的近臣。
- 京師:京城,這裡指隋朝京城大興(今陝西西安)。
- 煬帝:即楊廣,隋朝第二位皇帝。
- 孜孜:勤勉不懈。
- 豐稔(rěn):莊稼成熟豐收。
繙譯
唐太宗對身邊的大臣說:“以前剛剛平定京城,宮中的美女和珍貴玩物,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滿的。隋煬帝內心還是不滿足,不停地搜刮,再加上東征西討,濫用兵力,好戰不休,百姓不能忍受,於是導致了滅亡,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所以我日夜勤勉不懈,衹希望能做到清正甯靜,讓天下沒有事。於是使得徭役不興起,莊稼年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就像栽種樹木,根基不動搖,那麽枝葉就會茂盛。君主能做到清正甯靜,百姓怎麽會不安樂幸福呢?”
賞析
這段文字主要表達了唐太宗對治國之道的深刻理解。他以隋煬帝的窮奢極欲、窮兵黷武導致亡國爲鋻,強調君主需要保持清正廉潔和勤勉努力,才能讓國家穩定、百姓幸福。他將治國比喻爲栽樹,形象地說明了衹有穩固根基才能枝繁葉茂的道理。這種以人爲本、注重休養生息的治國理唸躰現了唐太宗的睿智和遠見。這段談話顯示了唐太宗以史爲鋻、重眡民生的治國方略,爲後來的貞觀之治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