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 九守
主位
安徐而靜,柔節先定,虛心平意以待須。
主明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湊並進,則明不塞矣。
主聽
聽之術,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許。許之則失守,距之則閉塞。高山,仰之不可極也;深淵,度之不可測也。神明之德,正靜其極也。
主賞
用賞者貴誠,用刑者貴必。刑賞信必於耳目之所見,則其所不見,莫不暗化矣。誠,暢乎天地,通於神明,見奸僞也?
主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曰)上下,左右前後,熒惑其處安在?
主因
心不爲九竅,九竅治;君不爲五官,五官治。爲善者,君予之賞;爲非者,君予之罰。君因其所以來,因而予之,則不勞矣。聖人因之,故能掌之。因之修理,故能長久。
主周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羣臣下亂。寂乎其無端也。外內不通,安知所怨?關閈不開,善否無原。
主參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曰動奸。奸動則變更矣。
督名
脩名而督實,按實而定名。名實相生,反相爲情。名實當則治,不當則亂。名生於實,實生於德,德生於理,理生於智,智生於當。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主位
安定沉着而保持靜默,和柔克制而率先保持鎮定,虛心平意地準備着和等待着。
主明
目貴在明,耳貴在聰,心貴在智。利用天下人的眼睛看,沒有看不到的事物;利用天下人的耳朵聽,沒有聽不到的消息;利用天下人的心思考慮,就沒有理解不了的問題。集中大家的力量共同行事,聰明就不會被矇蔽了。
主聽
聽取情況的方法是:不要一下子就拒絕,也不要一下子就肯定。肯定則可能失誤,拒絕則可能閉塞。要象高山一樣,仰視看不到頂;象深淵一樣,計量摸不到底。象神明的德性一樣,端正、冷靜到極點。
主賞
行賞貴在信實。處刑貴在堅決。刑賞信實堅決,對於親身耳聞目見的人兌現了,那麼,沒有親身見到的,也無不潛移默化了。“信實”這一點,有着暢行天地、通於神明的力量,何況對於奸邪的人們呢?
主問
一是天上的,二是地上的,三是人間的。四方上下,左有前後。不清楚之處都在哪裏呢?
主因
心不包辦九竅的事,九竅會治理得好;君主不包辦大臣的事,大臣會治理得好。做好了的,君主給予賞賜;犯錯誤的,君主給予刑罰。君主只需利用人們提供的成果,因而給予賞罰就不至政務煩勞了。聖人就是能做到“因勢利導”,所以就能管理。因勢利導能夠合理,所以國運長久。
主周
人君不可不注意保密,不保密則羣臣在下面會發生混亂。靜默地不露出任何傾向,使內外不串通消息,人們怎麼能產生不滿呢?傳話的門戶不開,好壞的傳聞也就沒有發源地了。
主參
第一是看得遠,第二是聽得遠,第三是做到明察。明察到了解千里之外和隱微之中的情況,便可以洞察奸惡。奸惡被洞察,變亂就被阻止了。
督名
依照名稱考察實際,根據實際確定名稱。名、實互相促進,反過來又互爲說明。名實相當則治,不相當則亂。名產生於實,實產生於德,德產生於理,理產生於智,智則產生於“當”。
序
《管子·九守》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書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即以此爲稷下之學的管子學派。《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子部道家類,《隋書·經籍志》列入法家類。《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子部法家類。書篇幅宏偉,內容複雜,思想豐富,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先秦學術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這篇內容竝非是古詩詞,而是法家思想著作的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君主應具備的品質和治國策略等,具有較強的哲學和政治內涵,不太適郃按照你要求的格式進行繙譯和賞析。如果你有其他古詩詞方麪的內容,歡迎隨時曏我提問。
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 723 年 ~ 公元前 645 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今安徽潁上) ,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爲“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 698 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 685 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 645 年),管仲病逝。
► 8篇诗文
管仲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春夏兩相期 · 壽謝令人 》 —— [ 宋 ] 蔣捷
- 《 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六回 》 —— [ 明 ] 馮夢龍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
- 《 晁錯論 》 —— [ 宋 ] 蘇軾
- 《 治國猶栽樹 》 —— [ 唐 ] 無名氏
- 《 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 —— [ 宋 ] 蘇軾
- 《 論語 · 爲政篇 · 第二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 —— [ 周 ]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