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呈長官

遠客坐長夜,雨聲孤寺秋。 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 愁窮重於山,終年壓人頭。 朱顏與芳景,暗赴東波流。 鱗翼思風水,青雲方阻修。 孤燈冷素豔,蟲響寒房幽。 借問陶淵明,何物號忘憂。 無因一酩酊,高枕萬情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遠客:遠方的來客。
  • :測量、估量。
  • 看取:看着,觀察。
  • :極,盡。
  • 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
  • 芳景:美好的景色。
  • 鱗翼:指魚類和鳥類。
  • 阻修:阻隔遙遠。
  • 酩酊(mǐng dǐng):形容醉得很厲害。

翻譯

遠方的客人久坐於長夜,孤寺中迴盪着雨聲和秋意。請去丈量那東海的水,看看這愁苦是淺還是深。愁苦之極重過山峯,終年都壓在人的頭上。紅潤的容顏和美好景色,暗暗地隨着東去的流水消逝。魚類和鳥類渴望着風和水,青雲之路卻阻隔遙遠。孤燈下素豔顯得冷清,蟲鳴在寒屋裏迴盪着清幽。試問陶淵明,什麼東西被稱作忘憂。沒有辦法因爲一次大醉,就高枕無憂使萬種情思停歇。

賞析

這首詩以秋雨之夜爲背景,營造出一種孤寂、愁苦的氛圍。通過「遠客」「長夜」「孤寺」等詞語描繪了孤獨的情境。以「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極言愁苦之深,形象生動。「愁窮重於山」進一步強調了愁緒的沉重。詩人感慨時光流逝,美好不再,人生困頓,路途艱難。「孤燈冷素豔,蟲響寒房幽」以景襯情,更顯悽清。最後表達希望借酩酊大醉忘卻憂愁。整首詩情景交融,細膩地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惆悵和無奈。

李羣玉

李羣玉

李羣玉,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蹟「水竹居」,舊志記爲「李羣玉讀書處」。李羣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羣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於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羣玉小傳》載,早年杜牧遊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並作詩《送李羣玉赴舉》,但他「一上而止」。後來,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羣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迴歸故里,死後追賜進士及第。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李羣玉一生交遊廣,足跡遍及河南、河北、陝西、大江南北。李羣玉著有詩前集三卷,後集五卷。《全唐詩》錄他的詩二百六十三首。他是晚唐重要詩人,與齊己、胡曾被列爲唐代湖南三詩人。唐末周樸《吊李羣玉》詩讚道:「羣玉詩名冠李唐,投書換得校書郎。吟魂醉魄歸何處,空有幽蘭隔岸香。」他還是記載「長沙窯」的第一人。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