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常熟紅豆

東山蔥嶺意悠悠,誰訪甘陵第一流。 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 縱回楊愛千金笑,終賸歸莊萬古愁。 灰劫昆明紅豆在,相思廿載待今酬。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山:此處可能有多種所指意象,泛指向來寄託文人情志之處。
  • 蔥嶺:古代對帕米爾高原及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脈西部諸山的統稱 。詩中可能象徵遙遠、神祕之地。
  • 甘陵第一流:典出後漢,「甘陵」是地名,「第一流」指佼佼者。這裏借指傑出之人。
  • 花中酒:即醉酒於花叢之中。
  • 迎春湖:具體所指當爲常熟當地景觀,是送別遊玩的場所。
  • 楊愛:即柳如是,字如是,號河東君 ,楊愛爲其早年名字,是著名的秦淮八豔之一。
  • 千金笑:源自「烽火戲諸侯」典故中褒姒千金難買一笑,詩中借指柳如是的笑。
  • 歸莊:明末清初書畫家、文學家,與題中所述事件可能有一定關聯。
  • 灰劫昆明:借用「劫灰」典故,「劫灰」出自傳說,指劫火餘生的灰燼。「昆明」代指世變。表示經歷重重劫難。
  • 廿載:即二十年。

翻譯

東山蔥嶺勾起心底悠悠思緒,可又有誰去探訪那出衆的人物?在爲客人送行的筵席前沉醉在花叢美酒之中,在迎春湖上與友人同乘一舟,相伴於楊柳之間。就算能引得如柳如是那般美人一笑,可最終還是留下像歸莊那樣的萬古愁緒。經歷諸多劫難之後,昆明池邊的紅豆依然還在,二十年的相思之情直到如今才得以酬償。

賞析

這首詩圍繞常熟紅豆展開,以景和事爲觸點,蘊含着作者深沉複雜的情感。開篇「東山蔥嶺意悠悠」營造出悠遠的意境,引發情思,對逝去人物與往昔時代的追懷由此而起。中間兩聯通過對送別筵席、湖上同舟等場景的描述,增添畫面感的同時,流露出往昔的歡樂時光。用「楊愛千金笑」「歸莊萬古愁」兩個典故對比,使詩歌層次更爲豐厚,既有對美好、浪漫事物的回味,又有無可奈何的愁緒。末聯「灰劫昆明紅豆在,相思廿載待今酬」,將歷經滄桑後的感慨與長久的相思凝聚在一起。紅豆象徵着相思,歷經無數劫難依然留存,二十年的相思此刻才得抒發,體現出這份情感的凝重深厚 ,整體詩歌意象豐富,情感含蓄而飽滿,展現出陳寅恪先生精湛的詩詞功底與深沉的人生感慨。

陳寅恪

陳寅恪

陳寅恪,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硏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爲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幷稱爲“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