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犀:即桂花。
- 塵:人間,老百姓,即塵世。
- 廣寒:即月神嫦娥的宮殿「廣寒宮」,也指月亮。
- 一粟金:桂花的黃色小花像粟米,故稱一粟金 。粟(sù):穀子,去皮後稱小米。
- 砧(zhēn) :搗衣石,這裏指搗衣聲。古代婦女多在秋季夜晚搗衣,爲遠方親人準備寒衣。
- 渾無那(nuó):簡直沒有辦法。無那,無奈。
- 龍涎(xián):即龍涎香,抹香鯨胃內分泌的一種油脂的乾燥品,爲名貴香料。
- 水沈:即沉香,也作「水沉」,一種常綠喬木,木材爲名貴香料。
翻譯
在這平凡塵世中,又有什麼人曾真正領略過如仙的桂樹林呢?夜裏,花仙悄悄進入了深遠的廣寒宮。她把那來自天上長滿各種香花奇草的「衆香國」中的桂花香,寄託在了枝頭那小小的、如粟米般的金色花朵之上。夜幕降臨,露水凝結,秋風漸起,明月照在門戶之上。我從夢中醒來,酒意也慢慢消散,此時又聽到了遠方傳來的砧杵之聲。這般的情景撩動得我詩情滿懷,簡直無法自抑,並非是因爲龍涎香和水沉香這些名貴香料的香氣,而是這桂花帶來的詩意氛圍無法讓人淡定啊。
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塵世何曾識桂林」引起,滿含對桂花這一超凡脫俗之花不被塵世衆人真正瞭解的感慨。將桂花的來歷想象成花仙從廣寒宮帶來,賦予其神祕美妙的色彩。「移將天上衆香國,寄在梢頭一粟金」,把珍貴無比的天上香氣與枝頭小小桂花聯繫起來,形象地寫出桂花看似毫不起眼,卻蘊含着超凡的芬芳。
詩歌后半部分轉到詩人所處的現實環境,「露下風高月當戶,夢迴酒醒客聞砧 」,描繪了一幅清冷秋夜圖,營造出一種清幽孤寂的氛圍。這種氛圍進一步激發了詩人的情緒,引出結尾 「詩情惱得渾無那,不爲龍涎與水沈 」,揭示出詩人內心被桂花激起的並非是對名貴香料的嚮往,而是純粹因桂花引發的無盡詩情,突出了桂花獨特的超凡魅力,以及能讓詩人沉醉其中、靈感噴發的藝術感染力。整首詩想象新奇,意境清幽,借桂花抒發了詩人的獨特感悟和情感。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