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天清寺安上人北軒
南城繁氏臺,維昔孝王築。
歌吟寂無聞,萬楹聯佛屋。
道人開北牖,俯就百喬木。
八月鳴青蟬,槐蛾委平綠。
客來借榻臥,吹睡俄頃足。
疏雨隔斜陽,垂虹跨長陸。
良遊悵遲後,回謝三庚酷。
瘦馬尾華軒,汗顏塵一掬。
昨非勿複道,佳約猶可續。
載酒定何時,新黃糝庭菊。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維昔:以往,從前。
- 牖(yǒu):窗戶。
- 俄頃:片刻。
- 長陸:廣闊的陸地。
- 三庚:中國古代以「庚」日爲伏天的代稱,「三庚」指的是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的開始。
- 糝(sǎn):灑落。
翻譯
南城有繁氏臺,從前是孝王修築的。歌唱吟詠已沉寂沒有聽聞了,衆多房屋連接着佛屋。道人打開北面的窗戶,俯身就能面對衆多的喬木。八月鳴叫着青色的蟬,槐蛾落在平展的綠色之上。客人來借牀榻躺下,吹着便能很快入睡。稀疏的雨隔開斜陽,彩虹跨越廣闊的陸地。美好的遊歷遺憾來得遲了,回謝這初伏的酷熱。瘦馬靠近華麗的車子,羞愧得滿臉灰塵。昨天的錯誤不要再說了,美好的約定還可以繼續。載酒到底在何時,新黃灑落庭中的菊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天清寺安上人的北軒及其周圍的景色,如古老的繁氏臺、佛屋、喬木、鳴蟬等,營造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詩中還描寫了客人在此處的休憩情景,以及對過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生活場景的細膩刻畫,表達了他對這一地方的喜愛與留戀之情,同時也蘊含着一種淡淡的閒適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體意境清幽雅淡,語言質樸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