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北上次武林謁大中丞滕師招飲賦謝

錦瑟沈沈夜未闌,胡牀明月坐來寒。 抽毫久愧門人籍,伏劍重登國士壇。 一壑龍門懷豹隱,千山燕闕話鵬摶。 青帆咫尺臨安路,躑躅河橋去住難。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秋:中秋時節。
  • 北上:向北行進。
  • :停留。
  • 武林:古代對杭州的別稱。
  • :拜訪。
  • 大中丞:古代官職名,指高級官員。
  • 滕師:人名,可能是指滕子京,北宋時期的官員。
  • 招飲:邀請飲酒。
  • 賦謝:以詩文表達感謝。
  • 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是一種古代絃樂器。
  • 沈沈:形容聲音深沉。
  • 夜未闌:夜未深,指夜晚尚未結束。
  • 胡牀:古代的一種坐具。
  • 伏劍:指佩劍,表示武士身份。
  • 國士:國中的傑出人物。
  • :指高臺,比喻高位。
  • 一壑龍門:比喻險要的地方,也指科舉考試的難關。
  • 豹隱:比喻隱居不出。
  • 燕闕:指京城,古代燕國都城。
  • 鵬摶:比喻志向遠大。
  • 青帆:指船帆。
  • 臨安:古代地名,今杭州。
  • 躑躅:徘徊不前。

翻譯

中秋時節,我向北行進,在杭州停留,拜訪了高級官員滕師,他邀請我飲酒,我以詩文表達感謝。

華美的瑟聲在深夜裏深沉地響起,我坐在胡牀上,感受到明月的寒意。

我久久地抽出筆來,羞愧於自己只是門人,但我再次佩劍登上國士的高位。

我懷念在險要之地隱居的日子,與滕師在京城談論着遠大的志向。

船帆近在咫尺,即將前往臨安,我在河橋上徘徊,去留兩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中秋時節北上的旅途中的所感所思。詩中,「錦瑟沈沈夜未闌」一句,以瑟聲和夜色爲背景,營造出一種深沉而寧靜的氛圍。詩人表達了對滕師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身份的自謙和對未來的期待。詩的最後兩句「青帆咫尺臨安路,躑躅河橋去住難」,則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猶豫和迷茫,體現了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