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

禁城外,青青細柳,翠拂高堞。徵鼓催人驟發。長亭漸覺宴闋。情緒似丁香千百結。忍重看、手簡親折。聽怨舉離歌寄深意,新聲更清絕。心切。暮天塞草煙闊。正乍裛輕塵,新晴後,汨汨清渭咽。 聞西度陽關,風致全別。玉杯屢竭。思故人千里,唯同明月。扶上雕鞍還三疊。那堪第四聲未歇。念蟾魄、能圓還解缺。況人事、莫苦悲傷悴豔色。歸來復見頭應雪。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禁城:皇宮所在的城,也指京城。
  • ****高堞(dié):高高的城牆。堞,城牆上的矮牆。
  • 徵鼓:古代出徵時所擊的鼓。這裏指徵人出發的信號。
  • 宴闋:宴終。闋,終了。
  • 手簡:親手寫的信簡。
  • ****裛(yì):通「浥」,沾溼 。
  • ****汨汨(mì mì):水流動的樣子。
  • :渭水。
  •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是古代出塞必經之地。
  • **蟾魄:月亮的別稱。

翻譯

在京城外,嫩綠的細柳輕輕搖曳,翠綠的枝葉輕拂着高高的城牆。出征的戰鼓急促響起,催促人們匆匆出發。長亭中的餞別宴席,也漸漸到了終了時分。我的情緒就如同丁香花般,千頭萬緒,糾結成團。實在不忍心再次翻看,你親手寫下的信簡。聽着那飽含哀怨的離歌,寄託着深深的情意,那歌聲新穎又格外清婉動人。

此刻心中焦急萬分。傍晚時分,塞外荒草萋萋,煙霧迷茫,一片遼闊景象。剛剛一場小雨打溼了地面的輕塵,雨過天晴之後,汩汩流淌的渭水彷彿也在嗚咽悲嘆。聽聞友人西出陽關,那邊的風光景緻與這裏截然不同。餞行的玉杯多次斟滿又喝盡。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故人,只能與之一同仰望這一輪明月。友人即將踏上征程,扶着他登上雕鞍,《陽關三疊》的樂曲再次響起。怎能忍受第四聲還未停歇呢。想到那明月能有圓滿的時候,但也會有缺損之日。更何況人世間的事情,切莫總是因爲悲傷而使容顏憔悴。等友人歸來的時候,恐怕頭髮都已經雪白了。

賞析

這首《浪淘沙·慢》是一首送別的詞。上闋開篇描繪送別場景,「禁城外,青青細柳,翠拂高堞」勾勒出京城郊外的景色,以景襯情,暗示離別的氛圍。接下來細緻地描寫送別的情緒,用丁香結來比喻愁緒的紛繁複雜,極具感染力。通過「忍重看、手簡親折」以及聆聽離歌等細節,將送別時的不捨與哀傷逐層遞進。

下闋情景交融,以塞外闊大、荒涼的暮景,如「暮天塞草煙闊」,渲染氛圍。「正乍裛輕塵,新晴後,汨汨清渭咽」賦予渭水人的情感,彷彿它也在爲離別而悲傷嗚咽。「聞西度陽關,風致全別」進一步點明友人西去,與前文的留戀不捨形成對比。在對送別宴的描寫中,「玉杯屢竭」表現出送別時大家借酒澆愁的情景。「思故人千里,唯同明月」表達出對友人的思念,希望能與好友共仰明月以寄情思。「扶上雕鞍還三疊。那堪第四聲未歇」通過《陽關三疊》這一經典離別樂曲,強化了離別的悲哀,末句以「歸來複見頭應雪」設想友人歸來時的情景,充滿了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深化了這首詞的送別主題,展現出作者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離別無奈與不忍的細膩情感 ,整首詞情感真摯,意境遼闊又沉鬱,具有頗高的藝術水平 。

楊澤民

宋撫州樂安人。有《和清真詞》。時人合周邦彥、方千里詞刻之,號《三英集》。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