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壇下望龜峯

石壇無土謾嶔岑,何自能生小柏林。 擬擘蛤蜊龜殼上,病來不殺懶登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màn)**:徒然,白白地。
  • **嶔岑(qīn cén)**:形容山勢高峻的樣子。這裏形容石壇高聳。
  • **:打算,想要。
  • **(bāi)**:用手把東西分開或折斷。
  • **蛤蜊:一種貝類。詩中借蛤蜊堅硬凹凸的外殼來比喻龜殼。

翻譯

在這石壇之上,沒有土壤卻依舊高高聳立着,不知道怎麼就能生出小小的柏樹林子。我原本打算像掰開蛤蜊一樣,登上那如龜殼般的山峯,可生病了體力不支,也沒了興致,懶得再去登臨欣賞了。

賞析

這首詩開篇先描繪了桃花壇下石壇的奇特景象,石壇無土卻有小柏林生長,凸顯出大自然的神奇與勃勃生機。「擬擘蛤蜊龜殼上」一句,詩人以形象且富有童趣的想象,將攀登龜峯的情景比作掰蛤蜊,給人一種別樣的趣味,展現出對龜峯景色的嚮往和探索欲。然而結尾筆鋒一轉,「病來不殺懶登臨」,因患病而沒了攀登的力氣和興致,透露出詩人身體欠佳的無奈和絲絲失落之情。整首詩以景起興,以情作結,在奇特的景色描寫與個人心境變化的交織中,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緒波動,一種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因病無法親近自然的遺憾。

范成大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 20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