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漁陽:地名,唐代郡名,在今河北薊縣一帶,是安祿山叛軍的起兵之地。(“漁”讀音:yú;“陽”讀音:yáng)
- 烽燧(fēng suì):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白天放菸叫烽,夜間擧火叫燧。
- 玉輦(yù niǎn):天子所乘之車,以玉爲飾。
- 蒼黃:匆促慌張的樣子。
- 神武:神明而威武。
- 區區:小,少,微不足道。
- 鹿頭關:在今四川德陽市鹿頭山上,爲古代蜀道上的險隘。
繙譯
漁陽的烽火在雲間燃起,皇帝的車駕匆促慌張地從驪山曏山下奔去。爲什麽皇帝自認爲神明威武,卻衹能微不足道地曏南渡過鹿頭關呢?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述了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離驪山的情景,對唐玄宗的所謂“神武”進行了諷刺。首句“漁陽烽燧起雲間”,描繪了安祿山叛亂的爆發,烽火連天,侷勢緊張。次句“玉輦蒼黃下此山”,形象地表現了唐玄宗在戰亂中的狼狽和慌亂。後兩句通過反問,指出唐玄宗自認爲神武,卻落得南逃的下場,對其進行了批判。整首詩意境蒼涼,諷刺深刻,反映了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