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少林寺

長歌遊寶地,徙倚對珠林。 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 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 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徙倚(xǐ yǐ):徘徊、流連之意。
  • 珠林:指佛教寺院,這裏指少林寺 。
  • 雁塔:在少林寺內,可能指存放舍利等重要物品的塔,經歷歲月摩挲,飽經風霜。
  • 龍池:寺內的池塘,因其像有龍潛藏,所以稱作龍池。
  • 紺(gàn)園:即紺宇,指佛寺。
  • 澄夕霽(jì):傍晚雨過天晴,景色澄澈。霽,雨過天晴。
  • 碧殿:金碧輝煌的佛殿 。
  • 秋陰:秋日陰天時的景象。

翻譯

放聲高歌漫步在這靈秀寶地上,我徘徊流連,瞻望着那片佛珠般的樹林。那高聳的雁塔歷經無數風霜侵蝕,顯得古老而滄桑;寺中的龍池也承載了深深的歲月痕跡。傍晚雨停天晴,紺園中一片澄澈清淨,金碧輝煌的佛殿籠罩在秋日的陰雲之下。踏上歸程時,煙霞滿天已近黃昏,山間處處傳來蟬兒一聲聲的啼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覽少林寺的所見所感。開篇「長歌遊寶地,徙倚對珠林」,直接點明遊覽之地是少林寺這一「寶地」,「徙倚」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悠然徘徊觀賞的狀態。頷聯「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通過描寫具有代表性的「雁塔」和「龍池」,從時間維度上賦予寺廟深厚的歷史感,讓人聯想到歲月流轉間少林寺的興衰變遷。頸聯「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從空間的角度細緻描繪了傍晚雨過天晴後寺廟中的景象,碧殿、秋陰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深邃寧靜的氛圍。尾聯「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以景語收束全詩,描繪出一幅傍晚山景圖,沿着歸路,煙霞漫天,還有蟬鳴相伴,既體現了遊賞結束後的意猶未盡,又給人以悠然不盡的韻味。整首詩結構嚴謹,對仗工整,意境深邃清幽,將自然景觀與寺廟的莊嚴氛圍完美融合,傳達出詩人對少林寺這一神聖之地的敬畏與歎賞之情 。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安陽市內黃縣)人,唐代詩人。與宋之問齊名,稱“沈宋”。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臺州錄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後,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爲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編詩三卷。 ► 1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