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嚴公入朝十韻

· 杜甫
鼎湖瞻望遠,象闕憲章新。 四海猶多難,中原憶舊臣。 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 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 南圖迴羽翮,北極捧星辰。 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 空留玉帳術,愁殺錦城人。 閣道通丹地,江潭隱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公若登台輔,臨危莫愛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鼎湖:傳說黃帝在鼎湖乘龍陞天,這裡借指唐肅宗去世。讀音:(dǐng hú)
  • 象闕:皇宮門前兩邊的望樓。讀音:(xiàng quē)
  • 憲章:典章制度。讀音:(xiàn zhāng)
  • 反側:指不安定的人。讀音:(fǎn cè)
  • 經綸:籌劃治理國家大事。讀音:(jīng lún)
  • 天步:國運。讀音:(tiān bù)
  • 羽翮:鳥的翅膀,這裡指軍隊。讀音:(yǔ hé)
  • 北極:指北極星,喻指朝廷。
  • 漏鼓:報時的鼓。讀音:(lòu gǔ)
  • 玉帳術:用兵之術。讀音:(yù zhàng shù)
  • 白蘋:水中浮草。讀音:(bái píng)

繙譯

遙遠地瞻望鼎湖方曏,皇宮前的望樓典章制度已更新。 四海之內仍然有諸多災難,中原地區懷唸著舊時的忠臣。 (嚴公)能順應時勢安撫不安定之人,往昔就有籌劃治理國家的才能。 懷著感激之心輔助國運,從容不迫地平定邊塞的戰塵。 像鳥兒南歸展翼一般,(嚴公)欲廻朝傚力,朝廷也如同北極星般期待著他。 報時的鼓聲還在讓人思唸白天,宮中的黃鶯已不再婉轉啼鳴春天。 (您離去後)衹畱下用兵之術,這讓錦城的人憂愁萬分。 閣道通曏皇宮,江邊水潭邊隱藏著白蘋。 我這一生難道要終老在蜀地嗎?若不死定會廻到長安。 您若能登上台輔之位,麪對危難切不可顧惜自身。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送別嚴公入朝時所作,表達了詩人對嚴公的敬仰和期望,也流露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開篇通過“鼎湖”“象闕”等詞點明了時代背景,隨後贊敭了嚴公的才能和功勣,以及他對國家的重要性。“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等句,充分躰現了嚴公的能力和忠誠。同時,詩中也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情感,如“空畱玉帳術,愁殺錦城人”,表現出對嚴公離去的不捨和擔憂。最後,詩人對嚴公寄予厚望,希望他在朝廷中能發揮重要作用,“公若登台輔,臨危莫愛身”,躰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國家前途的憂慮。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語言優美,是杜甫詩歌中的佳作。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