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巫峽(wū xiá):長江三峽之一,位於四川省巫山縣東。
- 中宵(zhōng xiāo):半夜。
- 滄江(cāng jiāng):泛指江水,這裏指長江。
- 龍蛇:比喻潛伏的生物。
- 不成蟄(bù chéng zhé):蟄,指動物冬眠。不成蟄,即動物未能進入冬眠狀態。
- 天地劃爭回(tiān dì huà zhēng huí):形容雷聲震動天地,好像天地在爭奪回聲。
- 卻碾空山過(què niǎn kōng shān guò):碾,壓過。形容雷聲彷彿碾過空曠的山谷。
- 深蟠絕壁來(shēn pán jué bì lái):蟠,盤繞。絕壁,陡峭的巖壁。形容雷聲似乎從深邃的絕壁中傳來。
- 霹靂(pī lì):雷聲。
- 楚王臺(chǔ wáng tái):楚王的臺榭,這裏泛指古代楚國的建築。
翻譯
在巫峽的半夜時分,長江十月響起了雷聲。 龍蛇等生物還未進入冬眠,雷聲震動天地,彷彿在爭奪回聲。 雷聲碾過空曠的山谷,又似乎從深邃的絕壁中傳來。 何必嫉妒雲雨,雷聲已經在楚王的臺榭上轟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巫峽中半夜雷聲的震撼景象。通過「龍蛇不成蟄」和「天地劃爭回」等生動表達,展現了雷聲的威力與自然的壯闊。詩中「卻碾空山過,深蟠絕壁來」進一步以誇張的手法,將雷聲的傳播描繪得淋漓盡致。結尾的「何須妒雲雨,霹靂楚王臺」則帶有哲理意味,表達了自然現象的不可抗拒和壯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對自然現象的深刻感受和精湛的藝術表現力。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