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
洪波洶湧山崢嶸,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嵐氣滅,謂逢山陰晴後雪。
迴溪碧流寂無喧,又如秦人月下窺花源。
了然不覺清心魂,祗將疊嶂鳴秋猨。
與君對此歡未歇,放歌行吟達明發。
却顧海客揚雲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堂:高大的廳堂。
- 蓬瀛(péng yíng):蓬萊和瀛洲,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滄洲: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這裏代指畫上描繪的清幽之地。
- 崢嶸(zhēng róng):形容山的高峻突兀。
- 丹丘:神話中晝夜長明的地方。
-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縣北,爲天台山南門,土色皆赤,狀似雲霞。
- 嵐氣(lán qì):山間霧氣。
- 回溪:曲折的溪流。
- 花源:即桃花源,代指避世隱居的地方 。
- 明發:天亮,黎明。
- 海客:浪跡海上的人。
- 溟渤(míng bó):指大海。
翻譯
在高大的廳堂粉壁之上繪製着蓬萊和瀛洲仙境,在燭光前一見到那畫中清幽的海濱景色,頓感清爽。畫上波濤洶涌,山巒高峻突兀,明亮得就像從丹丘隔着大海眺望赤城山。光影之中,驚喜地看到山間霧氣消散,彷彿遇上山裏雨過天晴後白雪皚皚。曲折的溪水碧綠流淌,寂靜無聲,又好像是秦人在月下窺探桃花源。看得清楚透徹,不知不覺間令內心純淨陶醉,只聽到畫中山上秋天猿猴的啼叫。和你面對這壁畫歡樂興致不減,放歌吟詩一直到天亮。回頭看到畫中出海的人揚起雲帆,便生出念頭想要跟着他們駛向那遼闊的大海。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與族弟叔卿欣賞山水壁畫時所作。詩中先描繪壁畫上蓬萊瀛洲般的奇幻美景,將山水的洶涌與峻峭展現得淋漓盡致。「光中乍喜嵐氣滅」等句,宛如身臨其境般呈現出畫中山景不同狀態的美妙變化,「回溪碧流寂無喧」以靜襯靜,讓人如聞其聲臨其境。詩人着重從欣賞者的主觀感受出發,通過細膩的描繪與想象,生動展現出壁畫的藝術感染力,「瞭然不覺清心魂」寫出壁畫讓人心神純淨。整首詩既有對壁畫精工描繪的讚歎,又借對畫中場景的聯想,流露出詩人渴望自由、遨遊四海的豪情壯志,體現了李白詩歌豪放飄逸、想象奇特的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