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準擬:打算,準備。
- 玉斝(jiǎ):玉製的酒器,這裏代指飲酒。
- 瓊鉤:比喻彎月,此處指窗簾,古人常以窗簾比作彎彎的月亮形狀,卷瓊鉤就是捲起窗簾。
- 姮(héng)娥:即嫦娥,傳說中后羿的妻子,偷吃了不死之藥而奔月。
- 暮雨朝雲:出自宋玉《高唐賦》中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的典故,神女自言「旦爲朝雲,暮爲行雨」,這裏形容雲霧。
翻譯
傍晚的煙靄,西斜的落日,引發了我悠悠的情思。西北方向矗立着一座高樓。本滿心期待着能像去年一樣欣賞那皎潔的明月。 舉起玉杯飲酒,捲起窗簾想一睹月色。然而這樣的舉動卻喚起了新的愁緒。原來是嫦娥貪圖與暮雨朝雲爲伴,竟然忘卻了這中秋佳節該出來露面。
賞析
這首詞以景起興,晚煙斜日的景象渲染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惆悵的氛圍,爲全詞奠定了情感基調。詞人原本滿懷期待能像去年一樣在中秋賞月,「十分準擬明月」體現了這種殷切之情。但現實卻是不見明月,舉杯捲簾也未能如願,盼月不至的新愁由此而生。將明月不見的原因歸結於嫦娥「貪共暮雨朝雲,忘了中秋」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嫦娥寫得彷彿具有人的情感和行爲,增添了浪漫色彩。同時這種想象也是詞人借神話來寄託自己不能得償所願的遺憾,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內心的失落情緒。整首詞情景交融,意境悽美而空靈,體現出詞人細膩且婉轉的情絲。

張孝祥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幷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荆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才思足敏,詞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東坡。史稱其「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念奴嬌·過洞庭》見其本領。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全宋詞》輯錄其詞二百二十三闋。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