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嵯峨:形容山勢高峻險峻的樣子。(cuó é)
- 萬仞:極言山之高,古代八尺爲仞。(rèn)
- 工巧:精巧細緻的藝術手法。
- 層峯:多層的山峯。
- 蒼色:青翠的顏色。
- 煙合:雲霧繚繞,像煙霧一樣聚合。
- 蘚封:苔蘚覆蓋,猶如被苔蘚封鎖。
- 藉竹:依靠竹林作爲屏障或裝飾。
- 掩映:互相遮掩,顯得忽隱忽現。
- 憑鬆:倚仗松樹,松樹在這裏可能象徵堅韌不屈。
- 依巖寺:建在山岩邊的寺廟。
- 清宵:清冷的夜晚。
- 幾韻鍾:幾聲悠揚的鐘聲。
翻譯
他想要描繪一座巍峨萬丈的高山,於是巧妙地刻畫出層層疊疊的山峯。山色蒼翠如同被煙霧籠罩,巨大的根部彷彿被苔蘚緊緊包裹。庭院和建築與竹林相連,增添了幾分清新,池塘和亭臺則在松樹的映襯下若隱若現。這分明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寺廟,只是缺少了夜晚那幾聲悠揚的鐘聲來增添靜謐之美。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趙佶對山水藝術的獨特見解。他不僅描繪了山的雄峻和自然之美,還融入了人工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如院宇與竹林、池亭與松樹的搭配。詩人以寺廟爲載體,表達了對寧靜禪意生活的嚮往,而「只欠清宵幾韻鍾」這一句更是點睛之筆,暗示了詩人內心對超脫世俗生活的追求。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詩意,展示了北宋皇家藝術家的審美情趣。

趙佶
宋朝第八位皇帝,少有之藝術天才與全才,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哲宗即位,封遂寧郡王。紹圣三年(西元一〇九六年)封端王。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正月,宋哲宗病逝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其爲帝。次年,改元「建中靖國」。以蔡京主國事,定司馬光、蘇軾等百餘人爲奸黨,皆予貶謫。崇奉道教,大興道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又窮極土木,采尋民間奇花異石,稱「花石綱」。遣使浮海,約金攻遼,以奪回燕雲之地。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金兵滅遼後南下。懼而傳位宋欽宗,自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欽宗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父子俱爲金人所虜北行。宋高宗紹興五年(西元一一三五年),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一带),終年五十四歲。紹興七年(西元一一三七年),凶問至江南,謚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後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三十五里處)。在位二十六年,建元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工書擅畫能詩詞,自創「瘦金體」書法,著作大多已散佚。有《千字文卷》,《芙蓉錦雞》、《宣和御制宮詞》三卷等存世。後世評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事見《宋史·徽宗紀》。
► 4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