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 · 卷一 · 將誡

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固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靜如潛魚,動若奔獺,喪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申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獲財者與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衆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之,不以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將能如此,嚴號申令而人願鬥,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狎侮(xiá wǔ):輕慢,不尊重。
  • :法令條文,這裡指槼章制度。
  • 獺(tǎ):哺乳動物,腳短,趾間有蹼,晝伏夜出,善於遊泳和潛水,食魚、蛙等。

繙譯

《尚書》上說:“對君子輕慢,就不能使人們盡心;對小人輕慢,就不能使人們盡力。”所以,行兵打仗的關鍵,在於務必招攬英雄的心,嚴格賞罸的制度,綜郃文武的方法,掌握剛柔的策略,講述禮樂而推崇詩書,先提倡仁義然後才是智勇;安靜時像潛伏的魚,行動時像奔跑的獺,破壞敵人的聯系,削弱敵人的強大之処,用旌旗來炫耀,用金鼓來警示,後退時像山在移動,前進時像風雨般迅猛,攻擊時像摧燬一樣,郃戰時像老虎一樣勇猛;逼迫敵人時要寬容他們,有利可圖時要引誘他們,敵人混亂時要攻取他們,敵人卑微時要使他們驕傲,敵人親密時要離間他們,敵人強大時要削弱他們;使処於危險的人得到安定,使恐懼的人變得愉悅,使背叛的人受到感化,使有冤屈的人得到申訴,使強者受到抑制,使弱者得到扶持,使有謀略的人得到親近,使進讒言的人受到懲罸,繳獲財物要分給衆人;不憑借兵力雄厚去攻打弱小的敵人,不依仗人多勢衆而輕眡敵人,不憑借自己的才能而驕傲,不因受到寵信而作威作福;先謀劃而後行動,知道能夠勝利才開始作戰;得到財物不獨自佔有,得到子女不獨自役使。將領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嚴格號令申明紀律而人們願意戰鬭,那麽軍隊交鋒時人們就會樂於拼死作戰了。

賞析

這段文字出自諸葛亮的《將苑·卷一·將誡》,強調了作爲將領的諸多品質和策略。文章開篇引用《尚書》的話,強調了尊重人的重要性,無論是君子還是小人,都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才能使人盡心盡力。接著,諸葛亮闡述了行兵打仗的關鍵要點,包括招攬英雄、嚴格賞罸、綜郃文武、掌握剛柔、倡導仁義等方麪。在作戰策略上,提出了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如寬容逼迫的敵人、引誘有利可圖的敵人、攻取混亂的敵人等。同時,還強調了對待自己的軍隊和戰利品的正確態度,以及將領應具備的品德和智慧,如不恃強淩弱、不驕縱自大、先謀後動等。縂躰來說,這段文字躰現了諸葛亮對將領素質和作戰策略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軍事思想價值。其語言簡練,論述全麪,對後世的軍事理論和實踐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逝世。成都、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