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 · 卷二 · 擊勢

古之善鬥者,必先探敵情而後圖之。凡師老糧絕,百姓愁怨,軍令不習,器械不修,計不先設,外救不至,將吏刻剝,賞罰輕懈,營伍失次,戰勝而驕,可以攻之。若用賢授能,糧食羨餘,甲兵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有此者,引而計之。
拼音

譯文

古代善於用兵的將領,一定會首先打探敵人的情況然後再採取相應的對策。凡是敵人處於下列情況:軍隊長期征戰失去銳氣,糧食供應不上;百姓對戰爭怨聲不斷;士兵不熟悉軍中的各項法令;武器裝備不充足;行動作戰沒有任何計劃可言;戰時孤立無援;將、官對部下刻薄無度又暴斂資財;賞罰不清,士兵懈怠;陣營混亂,沒有秩序;偶爾取得一點成績就驕傲自大,這時就可以向敵人發起進攻。凡是敵處於下列情況:能選派賢良之士輔助將帥,糧餉充足有餘,百姓生活安定,鎧甲、兵器銳利精良,能與周邊國家保持和睦友善的關係,又有大國作後盾,這時,就應設法避開敵人,不可輕舉妄動。
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爲武興王。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陝西省岐山縣五丈原逝世。成都、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