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草部·菖蒲

釋名 昌陽、堯韭、水劍草。 氣味 (根)辛、溫、無毒。 主治 癲闡風疾。用菖蒲搗成末。生前了三錢。 喉痹腫痛。用菖蒲根嚼汁,燒鐵秤錘淬酒一杯飲服。 鼓脹(食積、氣積、或血積)。用石菖蒲八兩,銼細,斑蝥四兩,去翅足,同炒黃後,去掉斑蝥,研爲細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溫水送下。 肺損吐血用。用九節菖蒲末、白麪等分,每服三錢,新汲水送下。一天服一次。 赤白帶下。用石菖蒲、破故紙等分、共炒爲末。繁服二錢,以菖蒲泡酒調服。一天服一次。 產後流血不止。用菖蒲一兩半,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去渣,分三次服。飯前溫服。 病後耳聾。用菖蒲汁滴耳中。 眼長挑針。用菖蒲根同鹽一起,研爲末,敷患處。 癰疸。用生菖蒲搗爛貼瘡上。如瘡乾燥,則以菖蒲研末,加水調勻塗搽。 熱毒溼瘡(遍身生瘡,痛而不癢,四肢更我,粘着衣被,不能安睡)。用菖蒲三鬥,曬乾,研爲末,撒牀上,令病人裸臥,遍體着藥,再蓋衣被,既不粘衣,又可得睡,其瘡如失。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