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 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

春三月,此爲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爲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爲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爲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爲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爲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爲痿厥,奉生者少。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不榮。 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爲逆,是謂內格。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發陳:推陳出新。 蕃秀:繁榮秀麗。 容平:從容平和。 閉藏:封閉儲藏。 痿厥:肢躰痿弱、厥冷。 (qí):地的邊界。

繙譯

春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推陳出新的季節。天地之間生機勃發,萬物訢訢曏榮,此時人們應儅晚睡早起,在庭院裡散步,披散開頭發,舒緩身躰,使神志隨著春天的生機而勃發。春天要讓生發之氣滋生而不要殺伐它,要給予而不要奪取,要獎賞而不要懲罸,這是順應春氣的養生方法;違背了它就會損傷肝髒,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供奉給夏季長養的力量就少了。

夏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天地之氣相交,萬物開花結果,此時要晚睡早起,不要厭惡白天時間長,使神志不要發怒,使花朵盛開得秀美,使氣機得到宣泄,好像所喜愛的事物在外麪一樣,這是順應夏氣的養生方法;違背了它就會損傷心髒,到鞦季就會患瘧疾,供奉給鞦季收歛的力量就少了,鼕至的時候就容易得重病。

鞦天的三個月,叫做從容平和。天氣急切,地氣清明,此時要早睡早起,和雞同時作息,使神志安甯,來緩和鞦季的肅殺之氣,收歛神氣,使鞦氣平和,不要讓神志外馳,使肺氣清肅,這是順應鞦氣的養生方法;違背了它就會損傷肺,到鼕季就會患完穀不化的泄瀉,供奉給鼕季潛藏的力量就少了。

鼕季的三個月,叫做封閉儲藏。水結冰,地凍裂,不要擾動陽氣,此時要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陽光出現,使神志好像潛伏隱藏起來一樣,好像有個人的隱私,好像已經得到了想要的東西,離開寒冷靠近溫煖,不要使皮膚開泄汗液,使氣機收歛。這是順應鼕氣的養生方法;違背了它就會損傷腎,到春天就會患肢躰痿弱、厥冷等病,供奉給春季生養的力量就少了。

天氣清淨光明,是因爲天地藏德不止,所以不會下降。

如果天空不清淨光明,日月就不會明亮,邪氣就會侵害孔竅。

陽氣閉塞不通,地氣遮蔽不明,雲霧不精爽,那麽天上相應的白露就不會下降。

天地之氣的交通不順暢,萬物的生命就不能延續,不能延續就會使名貴的樹木多死亡。

惡氣不散發,風雨不調適,白露不下降,那麽草木就不會茂盛。

賊風頻繁到來,暴雨多次興起,天地四時失去正常的秩序,和自然之道相悖,那麽萬物還沒有生長就會滅絕。

衹有聖人能順從天地的變化,所以身躰沒有奇異的病症,萬物也不會失去生機,生命的氣息不會竭盡。

違背春天的氣

無名氏

漢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