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菜部·蕺
釋名
蕺菜、魚腥草。
氣味
(葉)辛、微溫、有小毒。
主治
背瘡熱腫。用蕺菜搗汁塗,留孔以泄熱毒。
痔瘡腫痛。用魚腥草一把,煎湯薰洗。洗後,以魚腥草包敷患處。
疔瘡作痛。用魚腥草搗爛敷上。初敷一段時間,會感覺疼痛,須忍住,不可去藥。痛後一、二日即愈。
小兒脫肛。先以朴硝水洗過患處,然後把魚腥草搗如泥,放芭蕉葉上,令病孩坐藥,脫肛自入。
蟲牙痛。用魚腥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搗勻,加泥少許,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時,不能同時塞兩耳,須輪流換塞,否則有損聽覺。
蛇蟲咬傷。用魚腥草、皺面草、槐樹葉、草決明,一起搗爛敷塗。
附方
魚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用,是治癰腫的要藥。近年臨牀上又用它來治大葉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及腸炎、腹瀉尿路感染等疾患,頗有療效。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禽部·雉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谷部·小麥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水部·金漿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果部·芰實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地黃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蘭草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防己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木部·芙蓉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