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內篇·世家第五
自有王者,便置諸侯,列以五等,疏爲萬國。當週之東遷,王室大壞,於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迄乎秦世,分爲七雄。司馬遷之記諸國也,其編次之體,與本紀不殊。蓋欲抑彼諸侯,異乎天子,故假以他稱,名爲世家。
案:世家之爲義也,豈不以開國承家,世代相續?至如陳勝起自羣盜,稱王六月而死,子孫不嗣,社稷靡聞,無世可傳,無家可宅,而以世家爲稱,豈當然乎?夫史之篇目,皆遷所創,豈以自我作故,而名實無準。
且諸侯、大夫,家國本別。三晉之與田氏,自未爲君而前,齒列陪臣,屈身藩後,而前後一統,俱歸世家。使君臣相雜,升降失序,何以責季孫之八佾舞庭,管氏之三歸反坫?又列號東帝,抗衡西秦,地方千里,高視六國,而沒其本號,唯以田完制名,求之人情,孰謂其可?
當漢氏之有天下也,其諸侯與古不同。夫古者諸侯,皆即位建元,專制一國,綿綿瓜瓞,卜世長久。至於漢代則不然。其宗子稱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異姓封侯者,必從宦天朝,不臨方域。或傳國唯止一身,或襲爵方經數世,雖名班胙土,而禮異人君,必編世家,實同列傳。而馬遷強加別錄,以類相從,雖得畫一之宜,詎識隨時之義?
蓋班《漢》知其若是,釐革前非。至如蕭、曹茅土之封,荊、楚葭莩之屬,並一概稱傳,無復世家,事勢當然,非矯枉也。自茲已降,年將四百。及魏有中夏,而揚、益不賓,終亦受屈中朝,見稱僞主。爲史者必題之以紀,則上通帝王;榜之以傳,則下同臣妾。樑主敕撰《通史》,定爲吳、蜀世家。持彼僣君,比諸列國,去太去甚,其得折衝之規乎!次有子顯《齊書》,北編《魏虜》;牛弘《周史》,南記蕭詧。考其傳體,宜曰世家。但近古著書,通無此稱。用使馬遷之目,湮沒不行;班固之名,相傳靡易者矣。
拼音

劉知幾
唐徐州彭城人,字子玄。劉知柔弟。高宗永隆進士。調獲嘉主簿。武則天時累遷鳳閣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擢太子率更令,遷祕書少監,參與編修《則天皇后實錄》。又著《史通》四十九篇,於景龍四年成書。玄宗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仍領史事,坐事貶安州別駕。卒諡文。知幾前後修史近三十年,主張秉筆直書,以爲史家須具才、學、識三長。有集。
► 56篇诗文
劉知幾的其他作品
- 《 史通·內篇·稱謂第十四 》 —— [ 唐 ] 劉知幾
- 《 次河神廟虞參軍船先發餘阻風不進寒夜旅泊 》 —— [ 唐 ] 劉知幾
- 《 史通·內篇·論贊第九 》 —— [ 唐 ] 劉知幾
- 《 史通·外篇·暗惑第十二 》 —— [ 唐 ] 劉知幾
- 《 史通·內篇·人物第三十 》 —— [ 唐 ] 劉知幾
- 《 史通·內篇·雜述第三十四 》 —— [ 唐 ] 劉知幾
- 《 史通·外篇·雜說上第七 》 —— [ 唐 ] 劉知幾
- 《 史通·內篇·曲筆第二十五 》 —— [ 唐 ] 劉知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