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介部·玳瑁

氣味 (甲)甘、寒、無毒。 主治 預解痘毒。用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勻,取半合溫服。一天服三次。在痘瘡流行時服此,病未發則內消,病已發則減輕。 痘瘡黑陷(乃心熱血凝所致)。用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俁,加豬心血少許、紫草湯五匙,和勻溫服。 鋟風目淚(乃心腎虛熱所致)用生青工瑁、羚羊角各一兩,石燕子一雙,共研爲末,每服一錢,薄荷湯送下。一天服一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玳瑁(dài mào):一種爬行動物,其甲可入藥。
  • 痘毒:中醫指由天花等痘瘡類疾病產生的病毒。
  • 痘瘡:即天花。
  • 黑陷:指天花病情嚴重,痘瘡顏色變黑、內陷的症狀。
  • 鋟風目淚:這裏可能「鋟」有誤,推測應爲「侵風目淚」,指眼睛受風氣侵襲而經常流淚的症狀 。
  • 生犀角:未經炮製的犀牛角,犀角在古代被認爲有藥用價值。
  • :量詞,一合爲十分之一升。
  • 石燕子:中藥名,爲古代腕足類石燕子科動物中華弓石燕及近緣動物的化石。

翻譯

氣味 (玳瑁的甲)味甘,性寒,沒有毒性。

主治病症 預先化解天花病毒。用未加工的玳瑁和未加工的犀牛角分別磨出汁液各一合,然後混合均勻,取出半合用溫服的方式喝下。一天服用三次。在天花流行的時候服用這個藥方,如果病症還沒有發作就可以在體內消解,如果病症已經發作那麼症狀就會減輕。 天花病情嚴重導致痘瘡顏色變黑、內陷(這是因爲心臟熱血凝滯導致的)。用未加工的玳瑁和未加工的犀牛角,一起磨出汁液一合,加入少許新鮮的豬心的血,再加入五湯匙紫草湯,混合均勻後溫服。 眼睛受風氣侵襲經常流淚(這是因爲心腎虛熱導致的)。使用未經加工的玳瑁、羚羊角各一兩,石燕子一雙,共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薄荷湯送服。一天服用一次。

賞析

這部分內容出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體現了傳統中醫藥學對於藥物特性和治療病症的詳細記載。從藥物氣味記載看,爲後世瞭解藥物基本屬性提供基礎,知道玳瑁甲甘寒無毒,是使用其入藥的依據之一。主治內容詳細列舉病症、方劑組成及服用方法,這種詳盡記錄,體現了古人對疾病治療的細緻探索和實踐經驗總結。像針對不同痘瘡症狀、眼疾等,給出具體且有着嚴謹配伍的藥方,反映出傳統醫學對於因症施治原則的遵循。不過從現代科學角度看,其中部分藥物如今鑑於保護等因素已不再使用,像玳瑁、犀角等,但其蘊含的傳統醫學思想和往昔診療經驗,仍是中華民族醫學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古代醫療實踐、藥物應用歷史有着重要價值 。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