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果部·槲實

釋名 槲櫟、樸樕、大葉櫟、櫟橿子。 氣味 仁:苦、澀、平、無毒。 橡槲若:甘、苦、平、無毒。 槲木皮:苦、澀、無毒。 主治 仁:蒸煮作粉,澀腸止痢,功同橡子。 槲若: 突然吐血。用槲葉研爲末,每服二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連渣吞服。 腸風血痔。用槲葉搗汁一小碗,一次服下即止。 腸風血痔,用槲葉(微炙,研末)一錢,槐花(炒,研末)一錢,米湯調服。未效。再服。 冷灑、陰莖痛。有槲葉研末,每服三錢,加水一碗,蔥白七寸,煎至六成,去渣,飯前溫服,一天服二次。 孩子淋疾。用槲葉三片,煎湯服一小酒杯,小便即下。 腋下狐臭。用槲葉三升,切細,水煮濃汁洗腋下。洗後,以苦瓠殼燒煙燻,再用辛夷、細辛、杜衡共研爲末,醋泡一夜後敷塗。 槲木皮: 久痢。用槲白皮(薑汁炙五次)一兩、乾薑(炮)半兩,共研爲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久瘡。用槲木皮一尺,闊六寸,切細,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加白沙糖十挺,再煎成一升,分三次服,取吐漸愈。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