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果部·蜀椒
釋名
巴椒、漢椒、川椒、南椒、點椒。
氣味
椒紅:辛、溫、有毒。
椒目:苦、寒、無毒。
主治
椒目:
水氣腫滿。用椒目炒搗成膏,每服一匙,酒送下。
崩中帶上。用椒目炒過、碾細,每服一匙,溫酒送下。
眼生黑花,年久不治。用椒目(炒)一兩、蒼朮(炒)一兩,共研爲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湯送下。椒紅:
元氣傷損,目暗耳聾。有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曬乾搗取椒紅一斤,另用生地黃搗出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做丸了,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腹,溫酒送下。
腹內虛冷。用生椒(去掉不開口的顆粒)四十粒,浸漿水中一宿,空心服,水送上。久服暖臟腑,黑髮明目。
寒溼腳氣。用川椒二、三升,裝薄布囊中,每天在囊上踏腳,有效。
瘡腫作痛。用生椒末、釜下土、蕎麥粉,等分爲末,調醋敷塗。
手足皸痛。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皸痛處,約過半餐飯時間,讓痛處出水乾燥。待一會,再次浸泡,等痛處出水乾燥後,塗上豬、羊腦髓,很見效。
漆瘡作癢。用川椒煎湯冼。又方:凡經過正在塗漆的地方,嚼川椒塗鼻上,則不生漆瘡。
久冷不痢(或不痢,只是腰腹冷)。用川椒三程式,在醋中浸一夜,取出,用一升和曲三升拌作粥吃。三閃愈。
風蟲牙痛。用川椒紅末,調水和白麪做成錄取子,如皂莢了在,燒熱咬在患處,同次可愈。一方:花椒四錢牙皁五十個、醋一碗,煎汁漱口。
痔漏脫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錢,涼水送下,三、五次即收。
腎風囊癢。用川椒、杏仁研膏,塗掌心,合陰囊而臥,甚效。
附方
椒有小毒,不宜多吃,但日服少量,有益無害,而且輕身延年。住在溼氣重的地方,每日早上吞服七、八粒,永無蛔蟲寄生及寒溼痹痛等症。這是命門氣分的要藥。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草部·旋復花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王不留行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水部·密陀僧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石部·石鱉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谷部·黎豆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虫部·蜚蠊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地黃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局箬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