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果部·枇杷

氣味 實:甘、酸、平、無毒。 葉:苦、平、無毒。 主治 實: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 葉: 肺熱咳嗽。有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共研爲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櫻桃大。飯後和臨臥時各含化一丸,很見效。 反胃嘔噦。用枇杷葉(去毛,炙)、丁香各一兩,人蔘二兩。每服三錢,加水一碗、姜三懲煎服。 鼻血不止。用枇杷葉去毛,焙、研爲末。每服一、二錢,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酒齇赤鼻。用枇杷葉、枇杷子等分爲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一天服三次。 痔瘡腫痛。用枇杷葉(蜜炙)、烏梅肉(焙),共研爲末。先以烏梅湯洗過患得,然後藥末敷上。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