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初修族譜序

予嘗旅居江城時,有豐城耆逸何君誕孚。因予同年,樂安公時,謁於公館。時曰:“此吾宗居豐城之叔,月湖先哲同叔之五世孫。敬持家譜,敢與一言,以示後人。”餘於尚書公忝居,後時系同年。況其來,乃仁人孝子之意,可無一言以應之? 夫何之姓,韓之訛,皆所封唐。叔虞之後,支分派別,一而二,二而十、百、千,及其間分徙、繼贅、商旅、遊宦之不一,時異地殊,不相去屬,遂爲異宗。各族之別,然其一本之未所有不同也。按譜:豐城之何,分於崇仁之月湖,始出於唐令之易於。蓋易於仕唐,爲益昌令時,詔下病民莫甚,於曰:“吾敢愛一身,以病萬氏哉!”遂自焚其詔,何之善慶根本於此。 我朝同叔,登名進士,歷官刑部尚書,持贈銀青光祿大夫。其善慶發於月湖者,盛矣。迨理順贅於石塘,徐遂徙於榮塘,至誕孚繼承儒風,卓然鄉邑之長者,其善慶遷延於豐城者,遠矣。 然世族不可以無譜,世譜不可以誣妄。是譜之修,真切實確。自易於至同叔凡十世,遠者謹書其相承之次。自同叔至誕孚凡五世,近者也備書其昭穆之倫。三世之旁之伯顏分居清江,五世之旁之季良分居樂安,斯時之昭穆不能悉述,惟掇其節要,彼此各書,使互有所考,若然則親疏不失,恩義自生,仁人孝子之意,流通於其間矣。嗚呼!世之名門右族,有失祖宗於三五世之後者,反視內顧,豈不痛哉?今誕孚是舉,則上而祖宗之遠有所傳,下而子孫之方來有所本,謂仁人孝子,庶乎近矣!是爲序。 賜進士弟翰林院修撰吉水文天祥書。
拼音

注釋

同叔:何異(1129~1209),字同叔,江西省崇仁縣巴山鎮人。篤實君子,高自標緻,有詩名,生平俸入多用於買山、購書,建有“浮石山莊”、“麻姑山房”以藏書。著有《月湖詩集》、《中興百官題名》50卷、《月湖信筆》3卷。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初授石城縣主簿,歷兩任調爲萍鄉知縣,有政績,經丞相周必大推薦,遷國子監、丞。在朝應對時,頗稱帝意,升爲監察御史,調任右正言。紹熙四年(1193),朝廷大臣對光宗屢屢藉口自己有病,長期不探詢年老多病的太上皇頗有微辭。何異上疏進諫,勸光宗應前往探視,光宗不予理睬。何異請求外任,調爲湖南轉運判官,兼管軍事。紹熙五年,辰州(今湖南沅陵縣)瑤族首領攻打邵陽,何異募兵降服。不久,調爲浙西(蘇州)提刑。後召回任太常少卿,改任祕書監實錄院檢討官,代理禮部侍郎兼管太常寺職。慶元五年(1199)八月,因與韓侂冑意見不合被免職。後起任夔州(今四川奉節)知州兼本路安撫使。夔州地處偏僻,土瘠糧少,他與轉運使從外地購糧儲積,設立循環通濟倉,解決民食。再以 寶謨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開禧二年(1206),任潭州(今湖南長沙)知州。嘉定元年(1208)奉召回京任刑部侍郎。該年夏季發生旱災、蝗災。何異上疏:“縮造楮(紙)幣”,“稍寬關市之徵”。第二年,代理工部尚書,針對官員年老戀位不去的現象,上疏指出大臣辭官,不能只是官場浮儀,應該樹立良好風尚。不久,以寶章閣直學士知泉州。   
文天祥

文天祥

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寶佑四年(公元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徵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爲帝,堅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爲元軍所敗,退入廣東。祥興元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三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 9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