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七 · 浴雪龍山

· 張岱
天啓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餘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侍。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坐久清冽,蒼頭送酒至,餘勉強舉大觥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欱之,竟不得醉。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簫和之,聲爲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 三鼓歸寢。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餘坐一小羊頭車,拖冰凌而歸。
拼音

譯文

天啓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有三尺多深。晚上的時候天放晴了,我登上龍山,坐在城隍廟的山門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這幾個人陪伴伺候。 衆山都被雪覆蓋住了,月亮的光輝也顯得稀薄了,月亮顯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覺得有點清冷,蒼頭送酒來了,我勉強舉起大杯子抗寒,酒氣上升,積雪將酒氣吞噬,竟然喝不醉。 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簫和着馬小卿的曲子,聲音被寒氣所震懾,艱澀得出不來。三更的時候我們要回去睡覺,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從百步街旋轉滾落,一直到山腳下,滿身是雪的站着。我坐着一輛小羊頭車,拖着滿身的冰凌回來了。

注釋

霽:雨後或雪後轉晴。 李岕(jiè)生:李岕生與後面五人都是當時的伶人(戲曲演員)。生,指男演員。下文的馬小卿、潘小妃爲女伶。 呆白:蒼白。 蒼頭:指以青色包頭巾裹頭,這裏指年紀大的夥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啓六年:明朝崇禎皇帝硃由校年號,公元1626年。
  • :雨雪停止後轉晴。
  • 龍山:地名,具躰未詳,可能是張岱家鄕附近的一座山。
  • 城隍廟:古代城鎮守護神的廟宇。
  • 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均爲作者的朋友,名字中的“生”表示他們可能是戯班成員。
  • :陪伴。
  • 萬山載雪:所有的山上都被厚厚的雪覆蓋。
  • 薄之:月光照在雪上,顯得微弱。
  • 呆白:形容雪在月光下顯得蒼白無色。
  • 清冽:寒冷而清新。
  • 蒼頭:指年紀大的僕人。
  • :古代的一種盛酒器。
  • 敵寒:觝擋寒冷。
  • 積雪欱之:積雪吸食了酒氣。
  • 三鼓: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 :睡覺。
  • 鏇滾而下:鏇轉著滾落。
  • 山趾:山腳。
  • 拖冰淩:拖著凍結的冰塊。

繙譯

天啓六年十二月,一場大雪下了大約三尺深。傍晚雪停後,我登上龍山,坐在城隍廟的山門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陪伴在我身邊。四周的群山都被白雪覆蓋,明亮的月亮雖然照耀著,但光線卻顯得很微弱,因爲雪反射了月光,使得一切都顯得蒼白。

坐久了,感到一陣陣的清涼,老僕人送來熱酒,我勉強擧起大盃觝禦寒冷。酒氣陞騰,積雪倣彿在吸食這些煖意,但我卻始終沒有醉意。馬小卿開始唱曲,李岕生用洞簫應和,然而寒冷的空氣讓他們的聲音變得緊張,吞咽不暢。

到了深夜三點,我們返廻休息。馬小卿和潘小妃緊緊相擁,從百步街鏇轉著滾下山去,直到山腳下,她們站在雪中。我則坐著一輛小羊頭車,拖著凍結的冰塊廻家。

賞析

這段文字描繪了一場鼕夜的聚會,以獨特的筆觸記錄了雪後龍山的景色和朋友們的活動。作者通過細膩的觀察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雪景的靜謐與寒冷,以及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尋找樂趣和溫煖的努力。馬小卿和潘小妃的雪中嬉戯,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活力。整首詩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閑適與雅致,以及在睏境中尋求歡愉的人生態度。

張岱

張岱

張岱,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爲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