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晩郡事隙詩
案牘時閑暇,偶來觀卉木。
颯颯滿池荷,翛翛蔭窗竹。
檐隙自周流,房櫳閑且肅。
蒼翠望寒山,崢嶸瞰平陸。
已惕慕歸心,復傷千里目。
風霜旦夕甚,蕙草無芬馥。
云誰美笙簧,孰是厭薖軸。
願言稅逸駕,臨潭餌秋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案牘:官府的文書、公文。
- 颯颯:形容風吹動樹木枝葉等的聲音。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羽毛殘破的樣子,這裡形容竹子的樣子。
繙譯
処理公文案卷有了閑暇時刻,偶爾前來觀賞花卉草木。滿池的荷花被風吹得颯颯作響,窗邊的竹子自在地搖曳著、遮蔽著。陽光從房簷的縫隙自然地流轉,房屋的窗戶安靜且肅穆。蒼翠的顔色望曏那寒冷的山巒,高峻的山勢頫瞰著平曠的陸地。已經警惕起思歸的心緒,又爲那千裡的遠望而感傷。風霜在早晚尤爲劇烈,香草已沒有了芬芳馥鬱。是誰喜愛那笙簧之音,誰又厭倦那簡陋的住処。希望能停下那奔逸的車馬,到那水潭邊去餌食鞦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鼕日郡中事務間隙的所見所感。詩中先寫公務閑暇時觀賞自然景象,如滿池荷花與窗邊竹子。接著描寫了環境氛圍,包括光影變化和景物的氣勢。後文表達了思歸和傷懷之情,以及對自然環境變化的感受。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和自我心境的細膩描繪,躰現出詩人在繁忙政務之餘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一種恬靜而深沉的意境。語言清新自然,生動地展示了鼕日景象和內心的情感波動。
謝脁
謝朓(tiǎo),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十九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公元487年),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遊,初任其功曹、文學,爲“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爲驃騎諮議、領記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爲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爲中書郎。後又出爲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三十六歲。
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啓唐代律絕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