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 素問 · 氣厥論

黃帝問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者何? 岐伯對曰:腎移寒於肝(《太素》、《甲乙經》作脾),癰腫、少氣。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肝移寒於心,狂,隔中。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於腎,爲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 脾移熱於肝,則爲驚衄。肝移熱於心,則死。心移熱於肺,傳爲鬲消。肺移熱於腎,傳爲柔痓。腎移熱於脾,傳爲虛,腸澼,死不可治。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爲口糜。小腸移熱於大腸,爲虙瘕,爲沉。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爲衄蔑、瞑目。 故得之氣厥也。
拼音

無名氏

漢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