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

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 蕩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 刑法非有貸,柔協正亂名。 黃金爲君門,璧玉爲軒堂。 上有雙樽酒,作使邯鄲倡。 劉王碧青甓,后出郭門王。 舍後有方池,池中雙鴛鴦。 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 鳴聲何啾啾,聞我殿東廂。 兄弟四五人,皆爲侍中郎。 五日一時來,觀者滿路傍。 黃金絡馬頭,熲熲何煌煌!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 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 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拼音

譯文

一家四五個兄弟,都是高官,每隔五天休假的日子,他們同來相聚的時候,路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瞧他們的服飾打扮,多麼華麗,連馬嚼子和繮繩都有黃金裝飾,光燦燦地,漂亮極了!接着說:井邊有一株桃樹,桃樹旁一邊有一株李樹。害蟲來咬桃樹的根,李樹雖然沒有遭到蟲害,卻也替桃樹着急、難受,而至於僵死了。桃李這樣的樹木,竟能同情互愛、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卻還有把手足之情忘得一乾二淨的呢!

注釋

吠:狗叫。 蕩子:在外遊蕩之人。指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 之:去。到。 有貸:施與。借入或借出。寬恕,饒恕。 柔協:柔和協理。 君門:君王的殿門。 璧玉:上等美玉。可制玉璧的玉石。 軒堂:軒室殿堂。 上:堂上。 雙樽:兩個酒樽。 雙樽酒:準備與人共飲的酒。 作使:作爲指使。用來指使。 邯鄲倡:邯鄲倡女。邯鄲倡名滿天下,各國宮廷充斥趙國美女。 劉王:平邑公主劉王,漢章帝劉炟女,母不詳。下嫁黃門侍郎馮由。“王”一作“玉”,解作與下“碧”字連爲人名“劉玉碧(即名倡劉碧玉,並倒碧玉爲玉碧也)”。 碧:碧落。碧玉落在。道家語,碧落,天空。另解爲與前“劉玉”二字連成人名“劉玉碧(即名倡劉碧玉,並倒碧玉爲玉碧也)” 青甓:青磚。應指下嫁黃門侍郎。 后出:皇后出自。 郭門王:城郭大門邊的倡人王氏。疑是說皇后出自倡人。 “劉王碧青甓,後出郭門王”句:《全漢詩》如此解:“逯案。歌中劉玉碧青甓後出郭門王十字。有脫誤。《書鈔》百十二引樂府歌雲。名倡劉碧玉。疑即此上句原文。今本殆以上句倡字而脫去名倡二字。並倒碧玉爲玉碧也。又新五代史三十七伶官傳。郭門高者。名從謙。門高其優名也云云。疑此郭門王亦倡人名。上言劉碧玉。下言郭門王。所以眩邯鄲倡樂之佳也。” 舍:宮內倡舍也。 雙鴛鴦:鴛鴦成雙。 啾啾:象聲詞。鳥獸蟲的鳴叫聲。 殿東廂:貴賓居東廂也。 侍中郎:侍駕中郎將。 一時:一塊。 絡:馬絡頭。 熲(jiǒng)熲:猶炯炯。光亮貌。 羅列:分佈;排列。 露井:沒有覆蓋的井。 齧:咬。

這是一首暗寓諷刺的詩。在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內部,往往因爭權奪利,而勾心鬥角,互相殘殺;兄弟之間,表面上虛僞應付,暗底裏彼此嫉妒,設若一人有難,其餘的人不但不肯相助,還要幸災樂禍,或者乘機打擊。這首詩,就是諷刺這類“兄弟”的,說他們不如樹木。 《樂府解題》曰:“古詞雲:‘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初言‘天下方太平,蕩子何所之。’次言‘黃金爲門,白玉爲堂,置酒作倡樂爲樂。’終言桃傷而李僕,喻兄弟當相爲表裏。兄弟三人近侍,榮耀道路,與《相逢狹路間行》同。若樑劉孝威《雞鳴篇》,但詠雞而已。”又有《雞鳴高樹顛》《晨雞高樹鳴》,皆出於此。而“雞鳴”古辭倒應該是鴛鴦鳴叫之意。 這首樂府從“兄弟四五人”起大意爲:一家四五個兄弟,都是高官,每隔五天休假的日子,他們同來相聚的時候,路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瞧他們的服飾打扮,多麼華麗,連馬嚼子和繮繩都有黃金裝飾,光燦燦地,漂亮極了!接着說:井邊有一株桃樹,桃樹旁一邊有一株李樹。害蟲來咬桃樹的根,李樹雖然沒有遭到蟲害,卻也替桃樹着急、難受,而至於僵死了。桃李這樣的樹木,竟能同情互愛、以身相代,而同胞兄弟卻還有把手足之情忘得一乾二淨的呢!

賞析

此詩首見於《宋書·樂志》,是經過魏晉樂府機關修改的漢樂府古辭,在《樂府詩集》中屬於《相和歌辭·相和曲》。這是一首暴露豪門貴族盛衰無常的漢代民歌。有漢一代,許多外戚重臣,如霍光、李廣利等,出身寒賤,遊手好閒,一旦憑藉裙帶關係受到寵重,馬上就位高爵重,勢焰熏天,驕奢淫佚,不可一世。然而,冰山易倒,盛極必反,轉眼之間,身敗名裂,家破族滅。民間歌手對這種變幻無常的社會現象進行了藝術概括,唱出了《雞鳴》之篇,反映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的黑暗現實,表達人民羣衆對作威作福的權貴的痛恨心情。 全詩分作三段,第一段爲總提,第二、三段爲分寫。 篇首六句爲第一段。“雞鳴”二句狀盛世之景,“蕩子”四句寫榮枯之因。“柔協”,安撫順從者;“正亂名”,懲治破壞綱紀者。言外之意,“蕩子”的命運掌握在操有生殺予奪大權的天子之手,他們有榮華富貴之福,也有殺身害家之禍,從而爲下文分寫盛衰張本。 自“黃金爲君門”至“熲熲何煌煌”爲第二段,上承“柔協”二字寫“蕩子”的隆盛。這些寒門出身的“蕩子”攀龍附鳳,暴富驟貴,放情縱慾,揮霍無度,不僅廣畜歌舞伎女,而且肆意僭越名分。“聞我殿東廂”以上十二句,通過鋪陳宴飲之盛、聲色之樂、宅第之麗、林苑之美來暴露新貴生活的豪奢淫糜,暗含對揮霍民脂民膏的犬鷹的極大不滿。“兄弟四五人”以下六句,寫新貴炙手可熱的勢派。弟兄同佐要職,寫出權勢之強;羣貴衣錦還家,寫出派頭之大。 從“桃生露井上”到詩末爲第三段,上承“正亂名”三字寫“蕩子”的衰敗。“蕩子”隨心所欲,無所顧忌,所作所爲超出了最高統治者的容忍限度,就會招來滅頂之災。往昔鼎盛之際,滿門尊貴,朋黨比周,附勢者趨之若鶩;今日衰亡之時,大禍臨頭,樹倒猢猻散,趨炎者避之若仇,即便是骨肉兄弟也是見死不救、各自保命。這裏使用了比興反襯手法,前四句以井上桃李從反面作比,後二句從正面托出本意。比喻,形象生動,通俗淺近;反襯,揭露深刻,鞭辟入裏。簪纓之族天良喪盡,人性滅絕,骨肉之間只能同富貴,不能共患難,甚至爲趨利避害而不惜嫁禍於人,骨肉相殘,社會上的有情之人倒不如自然界的無知之物! 這首詩歌結構上有分有合,條理分明。總括處提綱挈領,涵蓋全篇;分寫處多姿多彩,各盡其妙。上下貫通,前後照應,使全詩凝聚爲一個天衣無縫的有機整體。藝術表現手法方面,除賦、比、反襯等常用手法外,特色獨具的是精湛的諷刺藝術,明刺、暗諷,似褒實貶,對比之中見諷意,多種手法綜合運用,收到了很好的諷刺效果。以李代桃僵反襯骨肉兄弟的各自保命,揭露上流社會的世態炎涼,言簡意豁,爲明刺。多方鋪寫貴族的豪奢生活和顯赫勢派,流露出作者的憎惡之心,暗示了新貴的好景不長,不着一個貶詞而嘲諷之意自顯,爲暗諷。如果說這種暗諷由於寓意隱晦而不易明曉的話,那麼,拿得勢的榮耀和失勢的戮辱加以對比,強烈的諷刺意味就昭然若揭了。開篇描摹昇平景象並明言“天下太平”,好象要爲盛世大唱讚歌。而通觀全篇,就會發現昇平背後暗藏殺機,福祿底下潛伏禍患,權豪勢要盛衰無常,朝不保夕。太平盛世並不太平,實在是對太平盛世的莫大諷刺。

無名氏

漢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