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木部·芙蓉
釋名
地芙蓉、木蓮、華木、樺木、拒霜。
氣味
(葉並花)微辛、平、無毒。
主治
赤眼腫痛。用木芙蓉葉研爲末,水調勻貼太陽穴中“清涼膏”。
月經不止。用木芙蓉花、蓮蓬殼,等分爲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偏墜作痛。用木芙蓉葉、黃櫱各二錢,共研爲末,以木鱉子仁一個磨醋調塗陰囊,其痛自止。
癰疽腫毒辣。用木芙蓉葉(研末)、蒼耳(燒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調勻塗患處四圍。
頭上癩瘡。用木芙蓉根皮研爲末,香油調塗。塗前以松毛、柳枝煎湯,洗淨患處。
湯火灼瘡。用木芙蓉花研末,調油敷塗。有奇效。
一切瘡腫。用木芙蓉葉、菊花葉一起煎不,頻頻薰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木蓮:一種植物。
- 華木:即樺木(huà mù),一種樹木。
- 拒霜:木芙蓉的別稱。
- 蓮蓬殼:蓮花開過後的花托。
- 黃蘖:即黃柏,一種植物。
- 木鱉子仁:木鱉子的種子。
- 癰疽(yōng jū):一種毒瘡。
- 癩瘡:一種皮膚病。
繙譯
解釋名稱:地芙蓉、木蓮、華木、樺木、拒霜。氣味:(葉子和花)稍有辛味、平和、沒有毒。主要治療:眼睛發紅腫痛。把木芙蓉葉研磨成末,用水調勻貼在太陽穴中的“清涼膏”処。月經不停。用木芙蓉花、蓮蓬殼,等份制作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睾丸偏墜疼痛。用木芙蓉葉、黃柏各二錢,一起研磨成末,用一個木鱉子仁磨醋調和後塗抹隂囊,疼痛就會自己停止。癰疽腫毒嚴重。用木芙蓉葉(研磨成末)、蒼耳(燒成畱存性質後,研磨成末)等份,用蜜水調和後塗抹在患処四周。頭上長癩瘡。用木芙蓉根皮研磨成末,用香油調配後塗抹。塗抹前用松毛、柳枝煮成的湯,洗淨患処。燙傷瘡。用木芙蓉花研磨成末,調和油後進行敷塗。有奇特傚果。所有的瘡腫。用木芙蓉葉、菊花葉一起煎煮,頻繁地燻洗。
賞析
這段內容主要是對木芙蓉在毉學方麪的功傚和用法進行介紹。詳細闡述了它對各種病症的治療作用及相應的用葯方式,展現了木芙蓉在傳統毉學中的重要價值。從文學角度看,雖然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作品,但文字表達清晰準確,具有一定的科學實用性。這讓我們了解到古人對中葯材的深入研究和巧妙運用,也爲我們研究古代毉學和植物學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
李時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綱目·獸部·虎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獸部·鼬鼠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介部·蛤蜊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鬼臼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草部·白薇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菜部·石蓴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谷部·神曲 》 —— [ 明 ] 李時珍
- 《 本草綱目·石部·空青 》 —— [ 明 ]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