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木部·肥筇莢

氣味 (莢)辛、溫、微毒。 主治 腸風下血。用獨子肥皂(燒存性)一片,研爲末,加糊調成丸子,陳米湯送下。 下痢噤口。用肥皂莢一枚,以鹽填實,燒存性,研爲末。取少許放入白米稀飯內吃下,有效。 風虛牙腫。用獨子肥皂,以鹽填實,燒存性,研末塗搽。亦可加樟腦少許。 頭耳諸瘡、眉癬。用肥皂(煅存性)一錢、枯礬一分,研勻,調香油塗搽。 小兒頭瘡出膿。用肥皂燒存性,加入膩粉,調麻油塗搽。 瘌痢頭瘡。用獨核肥皂,去核,填入沙糖,加巴豆二枚,扎穩,鹽泥包好,煅存性,去泥留藥,再加檳榔、輕粉五、七分,研勻,以香油調塗。塗藥前,先用莢灰浸汁洗頭,然後用溫水再洗一次,揩乾後塗藥。 癬瘡。用川槿皮煎湯,以肥皂(去核及內膜)浸湯中,時時搽癬。 陰莖溼癢。用肥皂一個,燒存性,調香油塗搽。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