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玄暢樓
危峰帶北阜,高頂出南岑。
中有陵風榭,回望川之陰。
岸險每增減,湍平互淺深。
水流本三派,臺高乃四臨。
上有離群客,客有慕歸心。
落暉映長浦,煥景燭中潯。
雲生嶺乍黑,日下溪半陰。
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危峯:高聳的山峯。
- 北阜:北面的山岡。 阜(fù):土山。
- 南岑:南面的山峯。 岑(cén):小而高的山。
- 陵風榭:高出風頭的臺榭。 陵:超越; 榭(xiè):建在高臺上的房子。
- 川之陰:河水的北岸。 川:河流; 陰:山南水北爲陽,山北水南爲陰 。
- 增減:指河岸險陡變化萬千。
- 湍平:急流與平緩的水流。
- 三派:三條水流。 派:水的支流。
- 四臨:四面面臨。
- 離羣客:離鄉背井的遊子。
- 慕歸心:嚮往迴歸故鄉的心情。
- 煥景:明亮的日光。 煥(huàn ):明亮; 景:日光。
- 燭:照耀。
- 中潯:江水中游。
- 信美:確實很美。
- 抽簪: 古人以簪束髮,抽簪即把簪子抽掉,比喻棄官引退。
翻譯
高聳的山峯連着北面的山岡,山峯的絕頂比南面的小山更高。玄暢樓中有凌於風頭的臺榭,回首望向河水的北岸。河岸陡峭高低不一,湍急的水流和平緩的水流或淺或深。水流本就有三條支流,玄暢樓高高聳立四面面臨。樓上有離鄉背井的遊子,遊子懷着渴望迴歸故鄉的心。落日的餘暉映照在長長的江面上,明亮的日光照耀着江水中游。雲氣涌起時山嶺陡然變黑,太陽下山後溪谷一半處於陰暗之中。這裏確實景色優美但不是我的故鄉,爲何還不就此棄官回到家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玄暢樓的壯麗景色,先寫玄暢樓所處地勢的雄偉,描繪了山峯相連、地勢險要之景 。接着對樓周圍的山水風光進行細緻刻畫,描寫水流的多樣變化、光線明暗變化。後半部分則筆鋒一轉,由景入情,抒發了詩人身爲離鄉之人眷戀故鄉、渴望回鄉的情感,結尾處「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這種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強化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以及想要棄官歸鄉的意願 。詩中語言工穩,寫景用詞精準,情景融合自然,展現了沈約深厚的文學功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