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草部·豆蔻

釋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氣味 (仁)辛、澀、溫、無毒。 主治 心腹脹滿,氣短。用豆蔻一兩,去皮,研細。每服半錢,木瓜生薑湯調下。 胃弱嘔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薑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薑汁半合倒入,和麪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吃下。 霍亂煩渴。用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薑三片,水煎服。 虛瘧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加平胃散二錢,水煎服。 瘴瘧(熱少寒多,或單過時冰熱。或虛熱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湯”(因豆蔻一名草果)。 赤白帶下。用豆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至焦黃,同面一起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脾痛脹滿。用豆蔻仁二個,酒煎服。 附方 豆蔻的功用是:除寒、燥溼、開鬱、化食。是治瘧的要藥之一。但如吃得過多,則不免助長脾熱。傷肺、損目。
拼音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 8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