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面勢:指建築物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及佈局態勢 。
- 空翠:指綠色的草木,也可理解爲山林間的霧氣。這裏描繪出山林翠綠的景色彷彿撲面而來。
- 哦詩:吟詩。「哦」讀音爲(é) 。
- 好仁:喜好仁德。
- 懷人:懷念的人。
- 誰遣:誰讓、誰令 。
翻譯
堂前的地勢迎來那一片翠綠的山林,獨自在這裏吟詩,心中滿是對仁德美好品質的嚮往。思念的人如今已然逝去,可又有誰讓這房屋的棟樑煥然一新。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清幽且略帶惆悵的氛圍。首句「面勢來空翠」,生動描繪了仰高堂所處環境的清幽美妙,翠綠的山林撲面而來,帶來寧靜的美感。「哦詩獨好仁」則展現出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借吟詩來抒發自己對仁德的推崇與追求。後兩句情感一轉,「懷人今已矣」,直接表達出對往昔之人的深切緬懷,那種時光流逝、故人不在的傷感油然而生 。最後「誰遣棟樑新」則將這種惆悵情緒拓展,面對故人的離去,新建的棟樑雖在,可曾經一起相處的人卻已消失不見,表現出物是人非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時光、對人事變遷的深沉思考。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山北紀行十二章章八句 》 —— [ 宋 ] 朱熹
- 《 壁間古畫精絕未聞有賞音者 》 —— [ 宋 ] 朱熹
- 《 過飛泉嶺 》 —— [ 宋 ] 朱熹
- 《 寄題咸清精舍清暉堂 》 —— [ 宋 ] 朱熹
- 《 題魏府藏趙公飲器 》 —— [ 宋 ] 朱熹
- 《 同僚小集梵天寺坐間雨作已復開霽步至東橋玩月賦詩二首 其一 》 —— [ 宋 ] 朱熹
- 《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納湖 》 —— [ 宋 ] 朱熹
- 《 次秀野雜詩韻假山焚香作煙雲掬水爲瀑布二首 》 —— [ 宋 ] 朱熹